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5 (1700-1725).djvu/12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皇清康熙四年,戟門災,延及兩廡,知府汪麗日等重

加修葺。二十一年,重修廟廡、明倫堂。其教官宅今俱圮

樵溪書院 在郡城東。宋景定中,攝軍事方澄、孫倅、錢謙孫建,以祀丞相李忠定公。元至元十八年,同知萬不花徙建於樵溪五曲之上。福山書院 ,正德十五年,郡守張羽改三井段,白蛇廟為之,又改吳家碓上因果寺為之。矩墨書院 改白渚段,行宮廟為之。

白渚書院 ,嘉靖十二年改舊稅課司為之。崇賢書院 ,又改下水寨巷五峰寺為之。「養正書院 」 ,即東西廊為「六藝齋」 ,構「聖功坊於其南。」

九曲書院 在邵公祠後,萬曆三十一年,推官趙賢意建。

臺溪精舍 在七臺山之麓,小溪之濱。宋儒何鎬藏修所也。居人至今名曰「學堂」 ,堂曰「味道。」 孤山精舍 ,嘉靖二十年建。推官丁湛謫官於邵,常講習於此。

邵陽精舍 ,嘉靖二十一年建。

《雄風鳴》書舍 在城中廣節坊。明萬曆三十四年,社中諸生構為會文之所。

社學六所 一在察院左。一在行春門外第三鋪。一在通泰門外尚書坊。一在頒春鋪。一在亨道坊,俱盛顒立。其在「亨道」 者,今改為「朱文公祠學田 。」 元至順元年,教諭蕭德馨、訓導夏道子、學錄陳士元復侵田置租田。

至正七年丁亥,邑人建寧教諭吳行可捨田歲收三百五十。𥡥二十四年,邑令黃茂捨黃家坊田四十畝有奇,以增學計。今莫詳其處。

明正德七年壬申,令王鑿買田,歲收六十石。萬曆十七年,令王應昌發、僧覺顯、吳元富、李貴、郎官鑑、官添等大竹田租一十二石九斗入學。應昌發入府縣兩學大竹田租原係欺隱無苗田三十四石九斗,申斷陞科,載苗五十二畝三分五釐,見存七都三圖七甲。謝榮命戶下內抽田八石六斗五升,與本里收租輸納遞年丁糧。三十四年,令商周祚發黃氏田九石,坐落一都地名,將渠入學。

皇清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三十畝。

外縣

光澤縣儒學 在縣治「孝感坊」 ,《杭川驛》舊址。

先師廟:在右。殿前為兩廡,為戟門,為櫺星門。《明倫》

堂在左。堂後為尊經閣。啟聖祠在東廡後學門外為聚奎坊。教官宅三,俱在廟右。名宦、鄉賢祠在城外舊學地。先是縣學在城外東南,元至正初,縣尹朱萬初建廟。明洪武間,知府劉克明重建明倫堂、鄉賢祠知縣曾咸烈、盛塤、徐晉、鍾華,教諭陳子良、陳源歷有增修。萬曆十二年,移建今所,知府羅希尹、汪正誼相繼成之。

皇清順治五年,寇燬,僅存訓導宅。康熙四年,知府汪

麗日倡建「明倫堂。」 九年,知縣劉祖向加創「兩廡。」 十年,知縣王吉倡建大殿。十八年,知縣金鳴鳳復建「學門牌坊。」 二十年,建「啟聖祠。」

雲巖書院 按《縣志》:「在縣南三里雲巖山下。宋李方子講學之所。元天曆二年,令況逵創建。至正壬辰兵燬。弘治十七年,方子後裔於舊址造茅房。正德七年,學憲姚謨捐俸買民田六畝,年交租三石二斗辦祭,仍造建書院。正德十二年冬,知縣鍾華卜地改創。三十六年,令羅希尹重修。」

皇清順治戊子,燬。康熙十一年,王吉重建。

崇仁書院 按「縣志」 :在縣北崇仁市。元至正二十三年,邑人龔永同儒士劉廉,以所纂《尚書解》進,得旨建。今圮址猶存。

西山精舍 按《縣志》:「在縣西大坂上,李光祖讀書之所也。」 歲久圮。萬曆四十二年,令汪正誼重修。今圮基存。

社學 一在縣治東隅。一在十九都崇仁市,一在馬市,一在新田市。萬曆二十四年,令程寰重建。一在茶市順化坊,屋圮止存空基,後至新建九龍庵,前至新街。

射圃 在縣治東,三皇殿右。

學田 :弘治三年庚午,令魏默置田八畝,歲收租銀九錢。

嘉靖三年,守潘旦給民田二十畝,歲收租銀三兩二錢。

二十年,令鄢高給山田,計禾五十稱,該官租六石。

新置民田六十四畝四分。每年計追學租銀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