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5 (1700-1725).djvu/2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一在鳳山寺,一在梅峰寺,一在平海衛學,一在元妙觀,知縣莫家楨建。義學二:一在涵江學院,一在水南西院。三十二年,知府危際泰建。義學二:一在鳳山寺,一在平海衛學,四十二年,知府徐希聖、知縣金皋謝建。義學一在平海衛學。外縣

仙遊縣學 舊址在縣西。宋咸平五年,縣尉段全遷建於縣南,有《記》。紹興九年,陳可大捐資倡眾重建,知縣謝天民助成之。乾道七年,知縣趙公綢重修。其規制:殿曰「大成」 ,講堂曰「遵道。」 齋有六:曰忠告、明倫、篤志、懿文、宣哲、誠意。位有四:曰學長、直學、學諭、教諭。又有瑞英堂、六經閣及二庫。淳熙四年,陳景肅重修,即遵道堂設立題名扁。寶祐三年,知縣趙與泌建尊經閣、文會堂及堂廡,闢西溝之見侵於民者。元至正二十五年,山寇暴至,學宮焚燬殆盡。知縣任興即故址重建大成殿。明洪武元年,知縣周從善奉制改尊道堂為「明倫堂。」 堂之左右為兩齋,東西兩廊為號房各五間,而大成殿則仍元舊。又重建兩廡,立「從祀先賢位。為泮池於戟門之外,為泮橋於池上,建櫺星門於池之前。」 二十八年,於明倫堂後建文昌閣,又於堂之右作學官廨舍。宣德八年,重新殿廡、齋舍、神廚。十年改文昌閣為「樂育堂,其兩翼東西為祭器庫,復修戟門、泮橋。」 正統二年「重建明倫堂,增教諭、訓導齋舍,遷學門於櫺星門之東,復購」 民地以廣學基。正統十二年,知縣宋華建米廩於神廚之前。天順六年撤號房,改建為兩齋,別建號房於兩齋之後。成化元年重建櫺星門,易柱以石。遷訓導衙於西廡。十六年增建靈臺於明倫堂前。弘治六年,颶風大作,明倫堂壞,知府王弼重建明倫堂。堂後為退省軒,左右房各三間,翼以兩廊。西為教諭衙。又以學東方虛,移建會饌堂,復立儀門、禮門、櫺星門、大成門。正德九年,重更新兩齋扁曰「居仁」 、「由義。」 嘉靖十年,奉詔旨撤去神像,立神位,春秋二祭。二十四年,重修廟門、學門、敬一亭及聖域坊。萬曆十二年,重修廟學、啟聖祠及尊經閣。三十六年,拓泮池而砌以石。崇禎八年乙亥,唐大章倡義重建,規制偉麗,煌煌然非昔觀矣。

皇清順治十年癸巳,教諭鄭煥捐貲重修。康熙四年

擢漳州府教授,復修飾乃行。

現在學田 明萬曆三十九年,知縣顏佐俸置田一十七畝五分,坐落善化里井頭等處。崇禎間,邑庠生黃梅詩捨田一畝二分,以充學餼義田 。順治十六年,耆民謝世美捐香田、里田一百三十七畝零,年載早冬租一百九十七石七觔。每石定價官銀二錢,遞年扣追銀三十九兩四錢一分四釐,除納正供九兩九錢二分三釐,尚存二十九兩四錢九分一釐。內除年納大有串米一石三斗六合,餘付禮房經承積貯,為本庠大比年鄉試資釜之需。

平海衛學 ,原在平海城中。明正統八年,學始建。初,禮部劄付各衛所,選子弟俊秀者,送附近儒學習讀《武經》《七書》,有習舉業者,一體考校,聽其鄉試。平海衛指揮王茂以本衛去郡縣儒學遠,依鎮海衛例,奏請建學,從之。於是設官鑄印,始有學額。學官權寓指揮陸璘廨舍設四齋。後齋宇頹圮,遷寓晏公廟。天順八年,提學游明始命以舊指揮僉事姜銘安廨舍創建廟學,即本衛城南也。指揮同知王輔塑先聖四配像。成化十二年,邑人寧陽教諭宋叔昭以莆多才,兩庠不勝收,而平海衛武生治《詩》《書》者有限,每額浮於人,疏請近衛民生附平海衛學,從之。弘治八年,指揮王昊於正殿前增建兩廡,復葺明倫堂,建號房及儀門外門。正德十四年,知府馮馴重修殿廡、堂齋,始作泮池及米廩會饌堂,邑人尚書方良永記。萬曆二年,分守宋豫卿、行知府呂一靜、知縣孫謀,發帑金二百有奇,重建衛學。先是,嘉靖四十一年倭陷平海城,焚蕩之餘,僅存廟學。時以地遠力詘,未遑修舉。至是始克成功。十二年,知府錢順德易殿廡榱棟,增四配、「十哲」 諸龕。三十一年,風雨為災,殿廡堂舍日圮。知府李茂功出帑金百緡重修,教授劉京修董其事。三十七年,始建啟聖祠。先是,教授馮渠與訓導蕭近蘭議捐俸倡建於廟東隅。後馮卒,蕭改建廟北。提學熊尚文批撥《囊山寺》租充辦祀品,衛學之規制始備。

皇清順治十八年,遷沿海居民於內地《平海城》,廢教。

職,仍存學署,暫移府城。

《學田 》:平海衛學原無學田,萬曆四十一年,同知汪懋功始置田十畝,為諸生會課之費。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