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5 (1700-1725).djvu/2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兩,置府學田一十八畝五分五釐八毫,年載租三十四石七斗。二十四年,知府蘇昌臣清查鄭坂淤地,加租六兩,刻石為記。」 莆田縣學 在郡治南。唐時有夫子廟,張九齡書額。宋紹興十九年,教授徐士龍改作軍學,乃以縣學附大成殿東偏有職事位及顯道、式榖二齋。元至順二年,徙建於薛公池上,即今所。東廟西學,如軍學制。講堂之前為兩齋,以薛公池為泮池。明洪武元年,知縣任益奉詔重修。十六年,知縣顧思敬建神廚、神庫及宰牲房於廟東。二十九年,知縣王文焯建學後堂,扁曰「進修」 ,復新會饌堂,豎櫺星門,創米廩於學堂之西。正統八年,御史丁澄命主簿唐禮重建會饌堂,遷米廩於舊教諭廨舍,而以其址增建齋房。景泰元年,鎮守尚書薛希璉命知縣劉玭易民地,建教諭廨舍於米廩之東。知府張瀾又易民地,建訓導廨舍於教諭廨舍之東。四年,知縣陳紞飾聖賢像。天順七年,副使錢璡命同知吳亮修大成殿,知縣王常又易民地三畝,以廣齋舍。成化二十二年,教諭王鳳儀請新廟學,知府丁鏞捐俸為倡,於是遂重建大成殿及兩廡、戟門,而鳳儀主其事。弘治五年,知府王弼購民地,闢學前衢路,造泮橋於薛公池上,移舊池亭置諸西東:東曰「詠歸」 ,西曰「樂周。」 又建齋舍,豎綽楔於衢路,扁曰「儒林。」 邑人尚書林俊記。十五年,知府陳效建明倫堂、儀門,築月臺甬道,修進德、修業二齋,建後堂、穿堂,又作號房。正德十五年,知府馮馴以「詠歸」 、「樂周」 二亭為颶風掀壞,乃復「詠歸」 亭於薛公池中。嘉靖十一年,知府黃一道重修學廟、門廡、堂舍,邑人參政王鳳靈記。三十二年,知縣許爚重飾廟學,建廣橋於泮池上,移「敬一」 亭於明倫堂之西。三十三年,訓導朱應畿請徙建啟聖祠於

聖廟後。四十一年,倭寇陷城,啟聖祠敬一亭及諸

廨舍齋房俱燬,僅存廟學堂門。四十五年,知府易道談、知縣徐執策給帑銀重建。中為大成殿、兩廡,前廟門、泮池,池東西二齋各五間,又前櫺星門。廟之右為明倫堂,為後堂,東西房五間。堂之西為會饌所,前蔬園,內齋舍十間。廟左原訓導西衙,今建「啟聖祠」 之東米廩三間。又東教諭衙及訓導東衙。南為敬一亭。萬曆三十三年,知縣蔡善繼改建大門於東南隅。長史胡秉文捐地拓基,復濬地下河,壖廣數十丈,以會巽水,瀠洄而達於河。三十八年,知縣李時榮作廣橋於泮池。四十年,建櫺星門,復濬環溝。四十一年,推官殷宗器重修正殿。崇禎二年,知縣吳彥芳捐俸重修。邑人尚書曾楚卿《記》。

皇清康熙二年值寇警,牆垣柱石悉為守陴者竊運。

去,教諭黃裘孕重修,邑人給事中張松齡「記。」 二十一年,通判署縣事湯傳楷重修明倫堂。二十四年,知縣莫家楨重修戟門,綽楔環牆,濬城西水,仍歸泮池,邑人吏部主事程甲化「記。」 三十五年,大水入正殿。三十八年,颶風傾壞殿脊。三十九年,教諭劉世興、訓導陳文炳詳請知府徐希聖、知縣金皋謝重修正殿兩廡,提督吳英捐俸金二百,重修櫺星門。

射圃 在迎仙門內,即舊府學射圃也。

明宗書院 在郡城西門洞橋頭,弘治間所遷射圃地也。

涵江書院 在縣東北二十里。

皇清順治十一年,燬於《海寇》。康熙元年,六十世孫昌。

期等倡先建「正殿」 ,草創略具而已。三十一年,再建大門。

壽澤書院 在涵江虎坡山。宋靖康間,嘗為「靈慈祠」 ,後廢。嘉靖間,知府朱袞建為「書院。」

珠壩書院 在郡城東南十里厝壩。宋監丞陳虡捨地建。

水南書院 在郡城東南二十里黃石街,舊《紅泉宮》地也。

皇清來,郡經寇變,蹂躙毀壞。康熙二十四年,本里諸

生重修正殿並重建《崇正堂》。

瑤臺書院 在景德里瑤臺。元至正四年建,明正統九年重修。

文峰巖凌雲書院 在塘下天馬山,舊祀朱子。林喦有《文峰春曉》詩:「群鴉報天曙,春色開林落。光塵透竹窗,山影疏簾箔。葉露滴猶響,花光照經閣。殿宇正曈曨,金碧明丹雘。」

鐘山書院 在奉國里臚江。舊有「考亭書院」 ,後被寇燬。里人副憲曾光魯為諸生時,呈於知縣祝世喬,重建。登第後,捐金佐成之。

社學 康熙二十四年,知府蘇昌臣建,有四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