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5 (1700-1725).djvu/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仁記》云:「院之左右,峰巒連屬,有類香爐之九疊、衡陽之九疑,故名。」

「靈峰 」 ,其山五峰環立,形勢特異。

文筆峰 一名「石峰」 ,在新縣後。層峰疊壁,高插雲漢,新縣主山也。

盧峰 在新縣北。昔有盧姓者煉丹其上,故名。越王峰 ,在新縣東南,又名「越王臺。」 礎石巖然,旁有三遂峰。詳見《古蹟》。

仙臺峰 ,《一統志》《通志》皆云在郡城西。攷《游洋志》,在興化新縣西。上有碁枰馬蹄跡及石上有字光如鐫勒。遠視字畫分明,近則不可別,其文曰:「日月逝酒漿。」 前有石罅,深不可測,投石其中,隱隱有聲,久而乃息。

瑞雲峰 在新縣西。石壁峭立,有雲覆其巔即雨。旁一里許有奇石,上圓下銳,卓立如香爐,頂有轉水巖。舊《志》云:「陸禪師喝石回流之處。」 西偏有泉一泓,歲旱禱之則應。左側有神祠。相傳周顯德中,居民見長人衣白衣入祠,急就之不見,但見金書滿壁,中可讀者二句云:「瑞雲山下出三元。」 東西二里人皆傳至乾道丙戌,西里永福蕭國梁。己丑,東里鄭僑。壬辰,西里永福黃定相繼及第。

仙壽峰 在新縣西。絕頂有平地,周圍十餘丈。登高遠眺,則游洋諸峰,盤伏回護,奇狀畢獻。舊傳有修真於此者。山之陰有寒泉,號仙人井。長壽峰 在新縣西。《舊志》:何氏兄弟先隱此,得不老之術,故名。峰之旁有馬鞍山、文筆、天馬、鼓角、雙箭諸峰,奇秀羅列。東北有金鐘潭。

螺峰 在新縣西南。與越王山相連。有石狀如立笏,下有螺峰寺,今廢。林光朝《豐登樓記》:「有走螺峰,過百丈溪,登轉水臺,披榛刜草,槃姍而來。」 彌陀巖 在石室巖後,智泉之水出焉。洪武初,僧非幻建道場,後廢。郡人督學方沆復之。紫霄巖 在九華山東北。上有精舍,曰迎福院,特為幽勝。初入有雷轟石,有琉璃峽,宋蘇舜欽書。「有天臺橋,有羅漢洞,洞前有石鼓,大可五六尺,考擊有聲。有石門,有仙人橋、仙人塚。」

望江巖 在大帽峰南叢山中。層崖千仞,東望滄海,風檣浪舶,宛在目睫。下有靈漈,石龜,間有龍見。

永興巖 在清源西里,一名「鬼巖。」 削壁可三十丈,上有飛瀑,霏霏承霤,春夏間若曳練然。舊有洞可炬行。宋紹興中,山鬼為厲,張真君以巨石封之,患息。今無敢發者。前即祀張公。巖左有石獅、石象、香爐、玉女諸峰,前有將軍石門峰,皆極形似,非他山可比。

白龍巖 在新縣西。有上下二巖,內極寬廣,仰視之,有石龍騰驤,糾纏其上,長可丈餘,頭角爪牙,鱗鬣皆具,苔花布滿,龍身色白,有泉自爪牙中出,如吐沫然。紹熙間,復於右側起一石龍,盤旋相向,頭角已露,餘尚隱然,疑為雌雄二龍云。鄉人祀之,禱雨最應。

龜紋嶺 在城西二里,亦名「歸雲嶺。」

俁嶺 在縣西七里松嶺之左。

松嶺 在縣西十里,舊有佛庵,其下三里為「茅洋。」

勸耕嶺 《宋志》載在囊山東,舊出迎仙大路。楓嶺 在新縣南,嶺上有亭,元縣尹常瓚題曰「阜民。」

百丈嶺 在新縣東,福清縣界。

大松嶺 在新縣西

平床嶺 在新縣西南,盤繞十餘里。鄭樵嘗種杉松于道旁,行者德之。

澳嶺 在新縣南,其下為澳村。

大孤嶼 :平田中突起一阜如龜形,又呼大龜嶼。其山之東有大石盤,上有巨人跡。

小孤嶼 在黃石後。朱尾視大孤嶼為小,二嶼皆壺山餘氣,水口之羅星也。尚書翁世資賜塋在焉。按《宋志》,大孤嶼、小孤嶼在縣東七十里。赤嶼 在持久山外。海中突起二嶼,一色青蒼,一色紅赤,皆狀如覆釜。居郡之水口。林兆恩建塔其上。

小嶼 在海中,潮退有石橋可渡,居民千家。舊有巡檢司,嘉靖間,徙民自築城為衛。《宋志》作「猴嶼。」 按嶼上有柳侯廟,宋余宗簿謙一記:蓋唐觀察使柳侯冕監群牧之所,有馬廠尚在。「猴」 當作侯後廟。倭寇燬。今里民以其地建秀峰庵。湄洲嶼 中有黑、白團石,可為碁子,在大海中,與琉球相望,天后廟在焉。洪武、永樂中,兩加封號,香火甚盛。廟其故居地也。林艾軒《與林晉仲書》:海中一山,名「湄洲」 ,隔岸視之,約五七里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