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5 (1700-1725).djvu/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西為東山,一名象峰。有象峰巖,劉孝子閔廬墓於此,下為斗南。又南一支狀如屏,為屏山,有玅泉庵舊址。又有東山,後北趨至海,有水則有澳翁厓長者李宏墓在厓下。持久山 發脈,自雙髻崒嵂,蜿蜒數里許入海。石牛山 由壺山東南行,形勢雄壯,上有石,作牛形。旁有石,方廣如印,高數丈,下有小石閣。羊眠山 在石牛西。《弘治志》作「揚名。」

梅花山 在壺山之左,其麓為「梅壟。」

柯山 ,由壺山東南行,至海而止,舊名「松山」 ,以狀元柯潛生此,遂姓其山。

石馬山 有石如馬,下有「石馬宮。」

芝山 峭石巑岏,草樹蓊鬱,為海濱勝處。山之嶺,舊有庵曰萬機狀元柯潛嘗讀書於此。《岳香山 ,舊志》云:山有香氣。

《金山 》上有金山院,院前有塘,夜靜見壺山倒影。

嵩山 在海濱,其山峭拔,上有嵩山院,院後有石壁,苔紋成文,「筆峰」 三字,宛然如書,刮去復然。吳山 :其山頗大,原有崇福院。

銅山 ,《弘治志》稱「山產自然銅,間有掘得者。」 礪山 ,在海中,山石如礪,舊作「蠣山。」

鶻宿山 宿讀作秀,舊有鶻巢,故名。《通志》作嶽秀。

籜龍山 《宋志通志》載:「有龍崆井在山下。」 林蒙亨《螺江風物賦》:「大海迎其潮兮,支分於籜嶽。」 秀瓊山 ,瓊山有二,皆潔白如瓊瑤。大瓊山在百丈沙中,其北舊有金沙院。小瓊山在沙盡處。龜山 ,山如龜形。

門夾山 近莆禧城,兩山相夾如門,故名。後改「文申」 ,非是。

《塔林山 》《與》嶼相對,人家稠密,舊有塔林院。華胥山 在極丁莆地,至此而極,復崛起為此山,豐隆突兀,下有東西二澳,閭市輻輳。吉了巡司,南日山水寨在焉。其山與湄洲嶼隔海相望。

《前志》
稱時有蜃樓隱見類仙鄉

鯽魚山 南渚林後山。由雙髻山東行,下有潭。石鼓山 有石數塊,扣之聲如鼓。

《鏡石》,山 上有圓石,闊丈餘,曉起視之,光瑩如鏡。

石海山 :在石鼓山之前,上產白石。

龍舌山 在前蔡

印山 :由雙髻山南行,有石如印,舊刻「印山」 二字。

九跳山 :《通志》作九潮。在南渚林山,自南逆行而北,凡九跳。

柯山 《通志》作爛柯山。

赤崎山 :在海中,土色赤。

大蚶山 在城東七十里大海上。其山崒嵂,環翠如障。舊志:上有巖洞,十里之內,水草皆香。《泉南錄》載:海溢,有物如瓦屋,乘潮至。郡人異之,為立祠。《一統志》載:有蚶田百頃。《海物異名記》:蚶為瓦屋子,故名。山上有大動石、小動石、石船、石獸之屬甚奇。有考亭書院,有羅隱廟,曾副使光魯建。有清水巖,林進士嵋建。

青山 有巡檢司在

南日山 舊名「南匿」 ,在平海衛東大海中,與琉球相望。明初設寨於此,後徙入內地。山為會哨之處。右自靈川里石梯山至此,俱屬南部。梅峰 在城西,由太平山來,入城,與烏山相對。其上有望海亭,宋正字方翥有記。

州峰 在梅峰西南偏,上為春臺,宋時有共樂亭,右為陳宗伯經邦西巖別墅。

大象峰 在城西三里,與石室山連,上有天泉巖。鄭力行詩:「客至禪師尚未闌,上方心似白雲閑。經樓勢倚青天外,煙磬聲沉碧樹間。馴鳥多情啼石澗,小童無事掃松關。我今為愛招提境,更欲三年不下山。」

雞足峰 ,在城西三里,華嚴寺後。自大象發脈而來,岐而為三,如雞足然。唐為玉澗北巖。黃裏行滔有《送僧歸北巖》詩。

月峰 在鳳凰山之左,有月峰院。院之巔為法堂,堂前辛夷最古,壁間有陳伯獻畫達摩像。羅漢峰 ,在廣化寺右麓。《宋志》謂:「有僧南遊,薄暮過此,見樓閣層出,鐘鼓鏗然,榜曰羅漢院。入宿且失所在,因以名山後造石塔於此。」

雲峰 舊有雲峰院,邑人提學黃仲昭有《訪雲峰詩》。

文筆峰 西向,為龜山院。案山東向,與城中天妃宮正對,故俗呼「天妃宮」 為「文筆宮。」

九峰 在囊山西。《宋志》「上有九峰院」 ,徐著作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