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潭入大溪
瑞溪 在縣瑞溪保。按《閩書》:源出峨眉峰,流四十里,至於臨江寺,下入大溪。
善溪 在縣西南善溪保,接建寧赤上保水,合善溪上下保水入大溪。
龍安溪 在縣西南龍安保。源出君子峰下,循開善與鋪溪合流。
永興溪 在縣南永興保。源出寶閣峰,西北流至梅口保為均溪,至泥坑入大溪。
仁壽溪 在縣南仁壽保。按《閩書》:「源自蕭坑三十里,至善溪下官常口,入於大溪。」
鋪溪 在縣南開善保。源自寧化柳洋,北流至合口溪。
開善溪 在縣南。開善保源,自將樂驀源都西北,至竹洲入大溪。按《閩書》:「自縣福沖溪而下,自南入於東溪;自城步溪而下,自西入於鋪溪;自南入於東溪;自均溪而下,自西南入於東溪。」 惟是溪也,導將樂入於將樂之竹洲溪。
杉溪 在縣北安仁保。源出茶花嶺,西南至朝京橋,出縣東入大溪。
龍門溪 在縣北上高保。源出大杉嶺,西南至福山保入大溪。
何潭 距縣東里許。潭狀如斗角,俗傳云:何潭流斗角。此地狀元生宋葉祖洽、鄒應隆大魁天下,人以為應。按《方輿勝覽》云:「《郡志》:灘江之水自何山下環泰寧治,遂瀦為潭。」 以今考之,泰寧無灘江,而建寧有灘江,疑「灘」 即「濉」 字之誤。
揭潭 按《通志》在縣治西三里。按《閩書》在竹洲溪西。
潭 在縣南開善保,深不可測,中有旋渦。按《閩書》潭在善溪,又名池潭。鈷母潭 在縣北半里許,深不可測。按《閩書》,鈷母潭之流至龍門溪。
館前洲 :在縣東大溪水心。
麒麟洲 在南會保。世傳越王嘗戲馬於此。火夾洲 在縣西梅口保。
水簾漈 在梅口保。瀑布百丈如垂簾。又名白水漈。按《閩書》,在甘露巖西。按《縣志》,源出九棟嶺。馮家漈 ,在縣西梅口保。按《閩書》,馮家漈之水出挽丹嶺。
陽尾漈 在縣西大田保金龍山。漈下有池,深廣二丈,池中有石,狀如龜。
火夾灘 在縣西梅口保。居大溪中,亂石巉巖,兩旁石巖壁立,奔湍激浪,其聲若雷,不通舟楫。下流五里入雙溪渡。
合口灘 在縣西南善溪保。大溪水與寧化流洋溪水合,其勢甚險。
君子泉 在縣南龍安保君子峰下,又名「聖水醴泉 。」 在縣西南會保石泉清冽味甘如醴。《放生池 》在利涉橋下。
縣東井 在縣廳前
縣西井 在舊主簿廳前。《石刻志》:「紹興四年鑿二井。」 今俱廢。
崇仁井 在崇仁坊。洪武二年,邑人何思鑿。「晝錦井 」 在晝錦橋頭。
朱紫井 在朱紫巷,宋熙寧四年鑿。
濟孤井 在縣東養濟院。弘治十七年,知縣瞿鵬鑿。
儒學井 嘉靖三年鑿
壕上井 成化乙巳年黃道榮鑿。
西城嶺下七星井 宋慶元間,范越鳳鑿盧家巷井 。流賊圍城,城中無水,國子生涂柏捐地鑿之。
興賢井 明天啟間,地師丁宜遴於舊「七星井」 邊移數武而鑿。
聖公井 在葉家窠溪岸傍。宋乾德間,神僧自嚴指地湧泉成井。
「保安井 」 在西郊保安寺前,宋天聖年間鑿。「天王井 」 在天王寺內,唐會昌年間鑿。
普勸井 在普勸寺內,唐天祐中鑿。
建寧縣
青山 在迎薰門外。山形峭拔,林木蒼翠,舊有陳了翁所書「青山」 扁刻及練江亭。
鄧家山 在縣西長吉保,接金鐃山。上有三星頭巾二石。
巖峰山 一在隆安保,山勢自廣昌來。一在桂羊保。按《閩書》:兩峰雙立,一在縣南,一在縣北。金鐃山 在縣東南,居長吉將屯、洛陽赤上、赤下六保間,跨建泰、寧化三縣界。《九域志》:「越王無諸遊獵,遺金鐃其上,舊名大弋,秦名大歷山,多產藥材,上有龍湫、瀑布、仙池、仙棋枰、馬跡石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