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6 (1700-1725).djvu/4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萬頃溪、仙溪、盛溪、錦石溪、垂玉溪、龍潭溪出焉。大尖山 ,高數百丈,無樹木。

婆髻山 :與大尖山相距,如人椎髻。東有漈水,流淙鳴,輒有雨。

峰山 在縣東南鹿溪之涯。自梁山發脈而來,挺然獨立,與隔溪柘港山對峙,為邑關鎖,堪輿家以為捍門。華表又名鰲峰山。宋封州守黃克寬構亭其巔,曰「連鰲。」 今廢。

良山 在縣東南十五里。其山高數百丈,東峰距海,西接南詔、潮陽等界。唐賢良潘存實修業於此,故山以「良」 名。

棋山 ,在縣西南一百五十里。昔鄉人入山採藥得棋子,因以名山。

朝天馬山 狀如天馬行空之勢,故名。自梁山至天馬俱八都。

鼓雷山 鼓雷作「古雷。」 在縣東南八十里九都。斷岸千尺,下瞰大江,潮音至,聲如雷鼓。山下為帝昺井。

海雲山 在七都。去縣東二十里。又名「巖山。」 壁立端重,頂有石如龜。有田有清泉,旱時不涸。有峰如蓮花,山半有海雲巖,相傳有女人學仙於此。又有紫薇石洞,其石磷奇,如列笏列獸之狀。馬鞍山 與海雲山相聯並峙,狀如馬鞍,故名。竈山 在十七都。去縣東五十里。疊嶂高大,周環四十里。上多怪石,有丹竈,有仙足跡,有石棋枰、石碾。多產石蘭及黃精。山陽有田數十畝,可耕。明季張若化、若仲居此,人稱竈山二張。山頂可望大江,有巨石。若仲題其上曰:「一臥滄江。」 棲雲山 。圓淨聳秀,上有棲雲巖剎。

東柘山 圓秀如棲雲。二山皆漳浦西境。香山 在縣東六十里,山有五峰,如馬馳鳳翥,每海上雲收日出,翠光淋漓可愛。山麓有靈順宮,鄉人祈雨,香煙瀰漫,故名。

燈火山 在縣東,距海里許。海舟夜行者,或見山上光燄如燈,故名。

臺山 在縣東六十里。高數十仞,平坦如臺。近觀與諸山齊峙海上,舟人自遠眺之,則迥出群山之上。

大帽山 即戴帽山,在二十八都。山大而峻,四面林木蓊鬱,獨頂上有黃茅,形如戴帽。宋儒蔡元鼎及孫藻著書於此。其上有玉川瀑布、新村石鼓、龍漈潭、寶珠石之勝。北行則為海澄,東北行則為鎮海,皆此山發脈焉。

磁竈山 ,山多產茶。其對為大江。太武山 在縣東北一百里二十三都境,一名太姥山。高千仞,週迴亙百餘里,屹立海上,端重聳峭。其南五里,鎮海衛在焉。東望大海,汪洋無際,一陟其巔,則漳、泉風景盡在目中。山石多奇跡,有浴仙盆、仙人跡宛然。旁大石刻象,徑雲根洞大字有石塔,工緻即延壽。塔中可坐數十人,好事者列為二十四景,曰延壽塔、棲雲樓、安樂窩、錦亭峰、石鐘樓、澗谷橋、浴仙盆、雲根洞、九霄巖、石眼泉、煙霞石、彌陀石、香爐石、涅槃石、棋盤石、馬蹄石、百丈石、獅子蹤、《仙人跡》、「仙竈、石門、石屏、龍潭、象徑。」

《將軍山 》,昂然獨立,似大將據帳幄然。《修竹里》,即其處也。

大臣山 《通志》作大神山。北隔漳水,與將軍山對峙。端重嚴凝,有垂紳搢笏之象,故名。

龜嶺山 :在儒學前左坊。

《鴻岐山 》:俗名「鴻山尾。」

五星山 隱隱在城內,曰「後山」 ,曰「古山」 ,曰「昭山」 ,曰「曜山」 ,曰「倉山。」

太武山 離衛西北十里。

鰲山 山腰人家鱗次相疊,雖雨夜,海中常見燈火,最為奇觀。城外為十五都,《居民》

澳山 :一名羅崎山。土色絕赤。先欲置城於此,後移今地。其石址猶存。

《對面山 》所城之左,對面拱抱。

虎頭山 狀如虎頭,與古雷對峙,商船漁舟皆經此。

鳥嘴山 狀如鳥嘴,上有奇石。

雞心山 :在城東南,一名「圓山子。」

古樓山 ,一峰向西,一峰居東,中一峰獨尊。有圓墩,平處為「南溟書院」 ,東為「崇文書院及東壁書院。」 砌石為城,如重金環帶然。明學士黃道周家其上。

川陵山 在詔安縣五都。一名蘇尖,一名蒼陵。去城南十里,屹峙海中。一尖獨聳,如筆長屏。迤邐突出岐山,形如雙髻。東行入海者一,西臨長道者二,自卑而漸高。明屯道聶公稱為「童子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