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6 (1700-1725).djvu/5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東溪 即大溪。將入海,又分派為四。

和尚潭 在新安

趙陂潭 在上河

鱉潭 在和塘

虎頭潭 在西林

魴瀨 在磨石嶺下

下坂瀨 ,在西林。糞箕瀨 在下河。

詔安縣

點燈山 即赤坑山之祖。在縣北三十里。夜有騰光之色,故名。

赤坑山 在縣西三十餘里,勢若五星聚港。上有佛寺,久廢,邑人建為「歸儒閟室。」 一支自西去潮州黃岡,至大澳而止;一支自東北來縣治,至徐渡而止。

《九上落山 》其山《九上九下》,在縣東北十五里。先是,路出北門,惡少竊伏崖谷中,時出剽掠,行旅患之。嘉靖乙巳,知縣廖暹改從東門出,設東溪、洋尾二渡,即鳳頭山,立鳳山鋪,以半砂關民兵守之。

焦坑山 在縣西北三十里。

磁竈山 在縣東北十五里。真武山 在縣東五里,自厚、廣分脈,狀若真武之神。前有官嶼山,其形如龜,右有洋尾石橋,其狀如蛇,人謂真武「踏龜蛇」 云。

初稽山 在縣北二十五里。山半有三潭,大旱不竭。元季陳汶煇嘗結庵講學其上有巨石出泉清冽,久藏不變,號「玉泉」 ,可和藥。

烏山 在縣北二十五里,與九侯相連。峰頭巨石,嵯峨插天表,為詔邑後山屏障。其形似火,或稱「火燄山」 云。

九侯山 ,在縣北二十五里。九峰並列,故以「侯」 名。上有九侯書室、九侯山寺。

厚廣山 在縣東北二十里,一名「和廣。」 其山勢自初稽、九侯而來,崒嵂聳秀,界三、四都之交,為邑治屏障云。

大南山 、小南山 ,俱在縣南十五里,兩峰銳秀,縣治儒學向焉,俗名曰「大尖」 、「小尖。」 萬曆間,庠士僉呈、知縣鄭化麟疊土於小尖之頂,以為文筆。山之右綿亙數十里,若巨屏森列,與龜山相接。

龜山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上有巨壑,相傳有潛龍,禱雨多應。有石洞,可容數十人,即葉亹讀書處。

檺林山 在縣東北五十里。山勢巃嵷,崖石林列。有石屋數十處,可容百人,稱「十八洞」 云。嘉靖末,劇寇嘯聚谷中,出沒靡常,大為民害。進士蔡一楠被擄在此,後稍息,而姦慝恒遁居焉。菁林要害,尤一邑之吃緊者。此山實與九侯連絡,為邑之鎮山云。

葵岡山 在縣東四十五里。山勢綿亙,跨於深田鋪上,中下有兩小山相峙,稱「相見嶺」 云。有古關隘,疊石而成。宋為沿海道巡海所。明季以上湖、後港諸村豪黠多行劫掠,撥浙兵守之。餘甘嶺山 ,在縣東六十里。上至深田鋪,下至徑心鋪、磨石溪而止,蓋漳浦、詔安接壤也。舊路山行,崎嶇不便。萬曆二十五年,令夏宏改由山腰而行,士民稱快頌德,記之石。

知州山 在縣東南六十里。從餘甘嶺至梅州溪而盡,南連漸山。宋知南恩州陳景肅葬於此,故名。舊《志》作「翁待舉」 ,誤。

金溪山 在縣西北四十里。聯接六峒諸山,舊有銀坑。正德初,浦令胥文相遵例踏勘,堙塞已久。萬曆間,奉旨開採。陵谷為墟,商賈雜遝,豪猾生亂,民岌岌驚變。幸內旨停革,今峒已封閉。漸山 在縣東五十里四都南境山也。高峭千仞,頂分二峰,中有潭,深不可測。宋進士翁待舉、陳景肅、楊仕謹、仕訓築室山腰,讀書其間。山岐跨至港口渡,西南巨石若《屋盧》然,內有泉清冽,遠近汲之。正德十四年龍起,聲如摧屋,食頃乃止。山堛裂,深廣丈餘,人咸異焉。

雙岐山 ,在縣東三十五里。兩峰分岐,與漸峰相對,并與厚廣山相聯接云。

楊芳山 上有石,刻「楊芳」 二字,下有潭三畝許。懸鐘 在四都,離縣三十里,距懸鐘所十里瀕海之地,漳之洋舶俱發於此,原設公館、主簿鎮焉。設縣、鎮除。

大帽山 在五都南百浦村。其山高聳,為五都山第一。宋丞相陸秀夫、陳宜中扶帝昺,泊龍舟於此。

川陵山 在五都東海濱,半入海,俗傳「帝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