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6 (1700-1725).djvu/6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南靖縣

得仙橋 在縣東門外。明永樂元年,邑人蔣宗美建。相傳有仙過此,故名。正統間,典史周鼎、景泰間,縣丞黃瑋俱重建。

新橋 在縣東門外。明嘉靖間,知縣王濟建。石梁三間,闊一丈三尺,長十餘丈,久壞無存。永濟橋 在鯨音閣前。元甲申間,僧天嚴建。長二十一丈,闊一丈。石址木梁上建亭二十一間。明廢。

平南橋 在平南驛上,原架木梁。萬曆間,知縣陳宗愈建,毀壞基址,現存。

湯坑橋 元至正建。明景泰間,知府謝騫重修。直濟橋 元至正間,僧瑞巖建。

湖山渡 在縣南。船一隻,稅銀充城隍廟公費。橋南渡 :在縣西南。船一隻,稅銀亦充城隍廟公費。

水門渡 在縣東南

深渡 在縣西北二十七里。

和溪渡 在縣西北八十里,舊有橋,今廢。山城渡   金山上社渡 金山下社渡長泰縣

朝京橋 在南門外東里許。宋乾道間刱建,今廢。昔有讖云:「朝京橋斷狀元來。」 明嘉靖推官署印黃直以橋圮,遂以其石址築城,欲應讖云。東津橋 在東門外。宋嘉定間造,淳祐間燬。明嘉靖間,令朱炫以其石址築城。萬曆以來設渡,今造木,橋壞復募建,民便之。

南津橋 在縣欽化里。宋嘉定間,令呂炎以水西流,造石橋以障之。邑人黃子信有「西水障成東水去,南津移得北津來」 之句。元季圮於水,易以木,架屋其上,扁曰「南津」 ,亦隨毀。明設木橋,於冬春,至夏秋則設渡。今止設渡,不復設橋。西安橋 在縣西門外人和里。明萬曆二年,署縣張大賓倡坊,里民王廷彬、戴天民等築,砌石址二十五間,闊七丈,長四十一丈五尺,今名「石步橋」 ,尚存。

虎渡橋 在縣東南。宋紹定間令陳子木建。淳祐間令趙與坦重修。邑人楊炎午為記。元季圮於水,今址尚在。按龍溪柳營江橋亦名虎渡,順治九年橋為賊所毀,龍溪縣欲與泰分修,鄉紳葉先登爭之,白上臺云:「非泰轄龍。」 民援泰《邑志》有虎渡橋為證。後閱《藝文志》有《楊炎午記》,乃知名同實異。上臺始批准勒石。江東,修橋專屬「龍溪。」

洪溝橋 在縣西欽化里,今廢。

駟經橋 在縣東北人和里。明洪武間,令阮思聰建。

北津橋 在縣北彰信里三江溪。宋嘉定間建,紹定間圮。

林店橋 宋淳熙丙午,令丘微之重修。元至正間,砌以石。

吳店橋 在縣東里許

楊店橋 在縣東

洋山橋 「在縣東。」 以上三橋同林店橋里分,剏建俱無攷。

雪尾橋   、陳侯坑橋 俱在縣東。二橋修砌俱同林店橋。

大石橋 在大夫坊

東溪橋 在縣東北彰信里。明廢。

公湖橋 在南城外方成里。嘉靖甲午,令陳塘砌石。甲寅令張傑夫修。

陳陂橋 在縣北長坂,長十餘丈,明廢。半山橋 ,在縣西北。

下洋山橋 在縣西北

水尾庵橋 在縣東北

《交東橋 》在下寨,人行其上,聲隨足響。

孤星橋 在縣西北

辜橋 在旌孝里圳頭。明廢。

陳公橋 在虎渡橋下流。宋紹定間,陳公建。橋西有石,半出地上。明嘉靖間,墾田石出,有文云:「處兮狀元來。」 今存。以上俱縣東南欽化里。按:縣西南門外有通濟、接武二石橋,嘉靖間置。今基址無存,故不載。

東津渡 見《東津橋》。

南津渡 見《南津橋》。

朝京渡 見《朝京橋》。

鼇島渡 在縣南十餘里,龍溪界。

溪尾渡 在縣西

洪溝渡   竈渡 俱在縣西欽化里。歐馬渡   石壁施渡 俱在縣東仁和里。雙溪渡 在縣西南龍溪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