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7 (1700-1725).djvu/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一百五卷目錄

 漳州府部彙考十一

  漳州府古蹟考陵墓附

職方典第一千一百五卷

漳州府部彙考十一

漳州府古蹟考        府志

本府。龍溪縣附郭。

龍溪古縣 ,在十二三都,今湮沒。宋元豐間,王存修《九域志》謂梁天監中置。《嘉定志》又謂梁大同六年置,去天監十九年。周瑛云:「《九域志》採諸傳聞,而嘉定本前志而修,則據所見也。」

故綏安、蘭水二縣 。《隋書·地理志》:龍溪縣,開皇二十二年併蘭水、綏安二縣入焉。今漳浦之八都有綏安溪。按《廣東通志》:「大埔縣西北百二十里曰高昌山,其下有綏安溪。」 註云:「一名梁山,漳浦縣界。」 《南越志》:「綏安北有連山,昔越王建德伐木為船,其大千石,以童男女三千人舉之,既而人船俱墜於潭,時聞拊船有唱喚」 督進之聲,往往有青牛馳而與船俱見,蓋神靈之事也。一名越王潭。南宋沈懷遠《次綏安》詩:「餘善已辭師,建德仍伐木。」 蓋本於此。惟蘭水故縣,今莫知其處矣。

柳營 在今江東地。《舊志》云:「唐末王潮下泉、福,嘗駐輜重,宿重兵以守之,故有柳營之號。」 按《白石丁氏古譜》:唐自高宗朝,曾鎮府者,以將軍鎮閩。丁之先有丁儒者,曾贅婿也。及將軍陳政與曾鎮府更代,而曾遂留寓龍溪。政沒,子元光代。元光平蠻開郡。先是,六朝以來戍閩者,屯兵於泉州之龍溪,阻江為界,插柳為營。江當溪海之交,兩山夾峙,波濤激涌,永隔東西。至是陰遣人沿溪而北,就上流緩處結筏連渡,從間道襲擊之。遂建寨柳江之西,以為進取,恩威並濟,土黎歸附,轄其地為唐化里。而龍溪以東之民陸續渡江由之。且戰且招,追黠寇於盤陀之下,盡殲之,願附者撫而籍焉。永隆二年請於朝,移鎮漳浦以拒潮賊,阻盤陀諸山為寨。其西北山峒之黎,率依險阻,林木陰翳不相通。乃開山取道,翦除荊棘,遣土民誘而化之,漸成村落,拓地千里。垂拱間,請置漳州,割泉州龍溪屬焉。詔元光以將軍知州事,丁儒為州承事郎。然則「柳營」 之號,自六朝時有之,不應起於王潮。而陳政之前有曾鎮府,皆前此諸《志》所未嘗及。

揭鴻寨 ,在九龍江西,地名軍營,以唐將軍陳元光嘗駐營於此,嶺極高峻。元世有蔡公者,改路從其西山腰呼為新嶺,一名「蔡公嶺」 ,蓋昔人北遊之路,唐慕容韋有詩。

陳公城 ,即鎮門南北二城,在郡東三十里。明吏部陳天定築,知府施邦曜易以石,《記》曰:「鎮之有城也,自陳公祝皇始也。」 余因而廓焉,名其城曰陳公城。「祝皇」 ,陳字也。今遺址無存,惟鎮北宮內有施公石像及功德碑。

萬松關 在鶴鳴、岐山之間,即堆雲嶺也。嶺為京省孔道,崇禎二年,郡守施邦曜築之,旁有堆雲庵,有亭,行人憩焉。此地巨石林立,踞郡東山川形勝,關城堅壯巍嵲,升堞遠眺,海面皆在目睫。

自隱堂 與得仙亭皆在名第山,唐周匡物讀書處。周詩云:「窗外捲簾侵碧落,檻前敲竹響青冥。黃昏不欲留人宿,雲起風生龍虎醒。」

周潘書堂 在名第山,匡物與存實讀書處。周仙去,有硯石、棋盤、丹竈存焉。邑人蔡仔詩云:「硯石埋塵藥竈傾,朝朝猿鶴哭先生。我來堂上餘風在,人去山間兩字榮。」 又蔡如松詩:「周潘書堂在何許?名第山題橫紫煙。」 《嘉定志》辨周讀書名第山,潘讀書梁山,不當為一處。不知周、潘為金石交,周在名第,潘時往來,故後人稱之。

瑞鵲堂 在舊通判廳之東。宋熙寧九年,郡倅柯述賑活饑民,有鵲棲其廳事。比述去,鵲亦送之,漳人異焉。蘇軾賦《異鵲》詩:「柯侯古循吏,悃愊真無華,仁心格異族,兩鵲棲其衙」 者此也。紹興中,郡倅林安宅與賓客會,有飛禽中矢,入戶哀嗚,命去其箭,傅藥釋之,猶若有所訴焉者。倅為物色所射之人破其弩,命更業,乃飛翔而去。先為《異鵲堂》,後改今名。

憩堂 在郡治內,宋守方銓建。堂鑿池蒔花,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