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7 (1700-1725).djvu/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薛京也

陳將軍廬 在雲霄六都之半徑。元光既葬祖父母,而自結廬墓側,承重守制三年,有《題石詩》云:「竹符忠介凜,桐杖孝思凄。」 時稱為半徑將軍。陳將軍燕翼宮 在雲霄陳元光宅也。落成,詩云:「筮宅龍鍾地,承恩燕翼宮。」 即此也。

高東溪書室 在梁山之白石菴。宋高登讀書於此,手植松柏,尚有存者。布衣張士楷詩云:「東溪讀《易》幽棲處,止在梁山白石菴。」 菴前多產木芙蓉。蔡衍鎤詩云:「逐臣蹤跡此遨遊,百里芙蓉木末秋。」

高東溪宅 在杜潯新堡角獸山下。一峰獨秀,梁嶽羅其前,潯海匯其後,即先生獲鹿處也。吳奉議書室 在梁山之下。陳氏曰:「奉議郎漳浦吳與可權家藏文籍,閩中不經兵火,故多完具,然地濕,苦蠹損。」 鄭樵曰:「古之書籍,有上代所無,而今出於民間者。《古文尚書音》,唐宋並無,今出於漳州之吳氏。」 其書目自算術一家有數種。又「《師春》二卷,《甘氏星經》二卷,《漢官典義》十卷,《京房易鈔》一卷」 ,今世所傳,俱出吳氏,皆三館四庫所無也。

悟道精舍 在大帽山腰。宋進士蔡逢甲避元隱居於此。逢甲沒,生徒塑像祀之,今稱「悟道巖。」 巖前有石壁十餘丈。

桃溪精舍 ,在東莊洞口。宋郡丞建安真紹祖碑刻「李唐橋」 三大字其上明侍郎盧維禎讀書於此。

北山別業 在縣北郊里許。明黃道周廬墓處,一名「石養。」 山阿中有浩然堂、十朋軒、九串閣,饒水石之勝。今廢。

譙樓 在縣署之大門。宋時建,前有二亭,左曰「宣詔」 ,右曰「頒春。」 明洪武間,知縣張理重建。成化間,知縣劉璧修。

望高樓 在鎮海衛。明洪武初年,江夏侯周德興相地築城,起樓於東北隅,以望海島,故名。凈涼閣 在縣治西偏,有池亭,扁曰「水閣。」 宋嘉定縣令歐賡改今名,後令趙師縉又名曰「風露香。」 今廢。

遺愛亭 在印石山。《古讖》所云「鳳凰銜印鎮山頭」 者即此。宋令傅希龍建,後人號為「遺愛亭。」 石壁屹立,松濤交響。後人詩云:「碧嶂平高玉印橫,松風十里響鏦錚。有時一枕驚殘夢,疑是洪濤半夜生。」

湖心亭 在西門外。宋嘉定八年乙亥,令趙師縉闢湖而建亭其中。明年登薦者八人,故曰湖澤。儲英明黃石齋《雙溪碑記》云:「石𤲞之漲,納於西湖,當秋色晴明,洪澄浩碧,含遠山,映近堞。近邑一勝觀也。」 孝廉蔡大壯詩云:「山色入春青近堞,湖光含月碧連天。」

美報亭 在東門外。宋令歐賡因鑿放生池,構亭其上,頗得谿山之勝。

連鼇亭 在縣東十里。宋封川守黃克寬建,扁曰「連鼇。」 明司徒蔡一楠在此修業,有《詩》云:「巍立溪南百丈高,聲名久已在連鼇。」

白鶴嶺亭 在羅山南。林弼詩序云:「漳南白鶴嶺,山水清廓,惜其亭宇蕪廢。今秋重過此,見金碧相射,華竹交映。壁間題曰:『石竇寒泉響玉徽,閒雲出岫繞松扉。一從白鶴高飛去,栖壁亭空鎖翠微』。」 又李若瑛詩云:「鶴嶺雲歸月在空,蕭蕭林暮響秋風。」 係邑簿陳致中所建,今廢。按:林弼,元進士,明初為登州守,所紀邑簿陳致中《府縣志》秩官俱無其名,不敢定其為元末為明初,未便修入,附識於此。

龍亭 在梁山之龍潭上。明崇禎丙子,大旱,知縣余日新祈雨於此。須臾有黑氣自潭中起,大雨隨至,四郊沾足。因構亭以旌之。

千秋臺 在西北城上。順治間,總兵楊捷建。康熙三十三年,浦人以《形家》言臺於縣城不利,知縣朱自陞通詳,拆卸。

丹竈 在七都竈山。晉葛洪鍊丹處。是地多產石蘭。黃精先輩有詩云:「竈冷煙寒雪滿山,葛洪歸去有餘丹。於今此地多芳草,處處花開玉榦蘭。」 石刻今存。明張若化與弟若仲隱居於此,題山上巨石曰:「一望滄江。」

梅塢 即竈山之麓。古有大王山人者,不知何代人,隱居於此。名氏無考。石壁上鐫字尚存。《尋仙跡 》,在六都之半徑陳將軍元光尋真處。有詩云:「半徑尋仙跡,危峰望帝州。」

海屋 在縣東二十里。舊鎮巨石瞰江,構亭其上。左倚石壁,右峙石門。海潮時至,舟航飛迅。曉色初暾,浮光萬頃,亦瀛海一奇觀也。邑人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