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7 (1700-1725).djvu/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跡宛然,無能知者。朝賢貴士,觀者病其高仰,必取梁而下善麟,謹摹其書,以俟解者。

天慶觀,《道藏 》在本觀玉皇殿之東,前有瓊章寶閣,左為魁星祠,右為北斗祠。端平乙未,顏檢正蓍仲、侍郎頤仲捐鏹營建。既成,遣人詣福州九仙觀,依道藏經典摹寫而藏焉,共為函五百六十有四。鄉人立二公祠於藏之右。

諸院御書 。《淳祐志》載,開元崇福所藏宋帝御書,共二百四十卷軸,俱有標識,經兵燹散逸無存,但記其目,以備遺忘。凈眾寺一百二十卷,軸內有太宗皇帝御書《逍遙詠》《青龍疏》《阮琴歌》《皇宋皈依懺文》,俱八分書,聖教序,雙鉤書,帝釋字顛草書,仁宗皇帝賜玅空長老佛「天龍神」 字二軸。梵書,賜僧端式《回山歌》、稱頌,前後共十章,俱飛白書。《開元寺》一百二十卷,俱太宗皇帝御書,經懺八分,雙鉤,飛白各不等。仁宗皇帝篆書「明堂」 二字,又飛白書「明堂之門」 四大字。又凈眾寺《紫芝草》一木匣,計一十一本,太宗所賜,今俱無存。

金銅佛像 。崇寧甲申,詔天下建萬壽禪寺。本州營寺基,於正殿上掘土一丈,得金銅無量壽佛一軀,形製精妙。郡守以聞,俾繪像以進,倅石亞屬鄭昂為記。

《開元景祐鐘 款識》云:「當寺洪鐘一口,唐大曆十三年所鑄,已二百五十六載。爰自明道元年壬申,太歲巳經蝕壞,收萃元銅,州府聞奏於朝廷,三司牒准於敕命,許重鑄造。丁丑告厥功,爾乃高八尺三寸,廣五尺,洪梁將挂於蒲牢,擊朴上資於帝祚。勝緣將獲,用紀年華。時景祐四年丁丑歲三月甲辰朔十五日戊子」 ,謹題後紀太守方慎從等姓名,鐘懸巍樓,其下為大悲閣,扁曰「鯨音」 ,有聯云:「華構梯雲,霄漢星辰可摘;蒲牢杵月,霞城鼓角相催。」 自宋景祐重鑄至今康熙癸巳,相距六百九十八年。

銅壺 明洪武三十三年,知府錢古訓置銅壺漏箭於陰陽學,以正時刻,譙樓更鼓,視以為節。歲久殘闕。正德七年,知府陳洪謨修完之。《銘》云:「繄爾壺,惟爾造。方圓爾形,殊蘊奧。涵天地動靜之機,運氣數盈虛之妙。噫斯為敬授人時之要。」 光孝寺佛牙 ,李大方隨父防禦西全,有信州懷玉山行者攜一佛牙,可三寸許,舍利生五色光。以錢三萬酬之。丞相張商英為之贊。後歸自西全。即光孝寺建塔藏之。

宋製「佛光屏 」 ,在淨眾寺內,今存。

漳浦縣

故漳州城 ,唐嗣聖初,置州於漳浦縣南八十里,即今雲霄地。按《舊志》,「元光開屯於漳水之北,後即屯所為州。」 又云:「初建於梁山之下,名雲霄,其南漳水出焉。」 所謂漳水,當指今雲霄自西林出者。雲霄在水南,不宜稱漳水之北,想記者偶誤也。

廢懷恩縣 《通志》:唐嗣聖間置,在漳浦西南六都,距縣二百里。按杜氏《通典》:漳浦郡西南到懷恩縣一百里。《通志》誤也。開元末,縣廢為鎮,入漳浦,即今雲霄。相傳鎮民掘地得石「劖懷恩縣」 三字,其石猶存,此為故城矣。

蒲葵關 在漳浦縣西南四十里,即盤陀嶺。漢時南越故關也。漢元鼎五年,漢擊南越,東越王餘善以兵從,至揭陽,以海風波為解,持兩端。及漢破番禺,遂引兵還擊之。唐大中十二載,嶺南節度使楊發次漳浦,寓止驛樓,聞李衛公德裕留題,尋訪久之,乃得本於士人家,飭驛吏重扁其詩,因和之。時常觀察袞亦有和詩,惜無考。越王城 即建德城,在縣太武山有石城,相傳越王建德避兵於此,故殿基尚存。按漢元鼎五年,將軍路博德等征南越,南越王建德與其相呂嘉夜亡入海。蔡如松《十辨》謂建德在南越,不在東粵,其城守在番禺,而不在閩。然南越為漢兵所據,逃入海上,飄搖入閩,理固有之,不足疑也。《淳祐志》謂「秦討建德。」 似誤。

「建德屯 」 漢閩越王建德屯兵於此,故名。灣腰樹 在鎮內水頭山前,為郡東海澄居中衝要之地。戊午、己未之間,官軍屢戰於此,左右皆故營壘蹟,以道旁有古樹灣腰,故名。

良山書堂 在縣良山下,一作「良山書院。」 唐潘存實讀書於此,後舉賢良,因以名。或作梁山,非是。

絃歌堂 在縣治東。宋元符元年建。慶元元年,令葉才老重建,其子祐「為記。」

七賢堂 即仙峰巖也,在六都仙人山下。「七賢」 者,宋陳景肅、翁待舉、吳大成、楊仕謹、仕訓、鄭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