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7 (1700-1725).djvu/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從風入,小坐松岡待月生。江上數峰攢壁立,林間一閣礙雲行。憑欄朗誦《昌黎》句,水碧雙增遠目明。」 又云:「丹青模寫費毫端,此景居然兩寺間。半嶺松陰觀鶴憩,一泓雪影照人顏。及時行樂恐無地,何事歸休始買山。多謝好風推妙語,西湖處士掉舟還。」 又作亭於城北,稻田數區,荷塘十里,扁曰「歸耕。」 中有堂扁,「畎畝不忘君糾」 曹恬軒,趙維記。

瑞荷亭 在府學內。宋乾道間,泮水有荷葉同𠏉,故名。澤露亭 在郡城。宋邑人有李亨伯者,守邕筦,丁母憂,不許解官。亨伯凡五上章哀請而後許。明年,甘露降其家柏上,故名。

盍簪亭 在舊子城。宋紹定間,守李勳建,以館士大夫之南遊者。

留佩亭 在龍溪二十六都。宋倅鄭渙代去,郡人攀轅留佩為別。

尚書嶺亭 在府城南。宋尚書顏師魯建。景泰中,郡守謝騫修,成化十八年守姜諒重修。孝子亭 在南廂外。元胡景清五歲遭亂失母,尋之四十年始獲。邑人構亭立石,以旌其孝,碑記尚存。

迎恩亭 在郡城東。明洪武三年,知府潘琳建,并建堂宇於亭北,為候館,原名「接官亭。」 成化十八年,知府姜諒重修,易今名。

威鎮亭 在紫芝山頂。明弘治間建。正德中,都指揮楊勳《詩》云:「漳南威鎮說斯亭,圖籙相傳應將星。東北帆檣接閩越,西南水陸會潮汀。天開形勢關諸險,地走風雷號百靈。回首漢臺千載下,幾人功業鬢髦青。」 嘉靖十九年,同知謝紘重建。八角,可以望遠。亭下有松數百株,蔚然深秀。萬曆癸未,調浙兵駐漳,盡伐其松,構架營房,亭亦毀。順治末年,海澄公黃梧重建;未幾,大風吹毀。康熙五十二年,郡守魏荔彤捐俸建《萬壽紀恩亭》,勒碑自為之記。

仰止亭 在紫芝山。明嘉靖十四年,郡守孫裕以朱文公祠由開元寺曲廊而進,心病之,乃從祠東另開一路,於通衢即東岡之半建亭曰:「仰止。」 有聯云:「幾回仰止,高山自卑自邇;到此地位,中有考亭深處;亦步亦趨,示我周行。」

甘露亭 在郡城紫芝山頂。嘉靖十六年,甘露降,御史李元陽作表稱賀。知府孫裕建亭以志符瑞。

「浴沂亭 」 在舊龍江書院門外隆壽山之右,構亭池中,前又有化龍池。

《思鄉》亭 :在萬松關內,不知何時建。康熙三十四年,令田廣英重建。

臨漳臺 在紫芝山頂,不知始自何時。朱子守漳日,登茲臺而樂之,欲築讀詩之室不果。後守危稹乃作龍江書院以成公志。陳淳詩云:「臺前一帶繞漳溪,臺下迴環萬象齊。」 蓋溪山最勝景也。

半漳臺 在芝山半。宋郭祥正詩:「飛簷突兀壓林丘,見盡臨漳一半州。」

嘯臺 在圓山

咸通塔 在開元寺,上刻《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咸通四年漳州押衙兼南界遊奕將王剬建造。宣義郎前建州司戶參軍事劉鏞書,後列「朝議郎使持節漳州諸軍事守漳州刺史柱國崔袞、大德僧義中」 等姓名。鏞書,結法遒勁,有晉人風致。漳南金石刻文,此為其冠。塔字歲久侵蝕,鄭輅思懷魁披尋得之,詫為奇異。郡人遂摹搨盛行《輅思詩》「古塔留文寄福庭,護持神物有山靈。憑陵風雨苔仍綠,寥落軨輪草自青。千載龜文開斷碣,諸天龍象捧遺經。海瀕側理秋須貴,莫遣禪扉夜不扃。」

九層塔 《淳祐志》云:諸州州城左右前後皆有浮屠塔,為文筆峰。本州對峰低平,昔人嘗建九層塔於郡城西南,塔久廢,陰陽家謂宜於名第山卓數塔,以聳觀瞻。《萬曆志》云:「《淳祐志》謂郡西白塔山係郡來脈,不宜置漏澤園,西市曹,不宜刑人。」 今其言信矣。惟建塔事經數百載未有舉者。文山北麓,虹飲長川,當郡城之巽維,若建文塔於此,似力省而功倍。而圭嶼為東海門戶,初年建塔其上,以固風氣,甚有深意,姑俟其人可也。按此論有關形勝,存之。

《普賢院墨跡 》:南唐保大十六年,南番三佛齊國鎮國李將軍以香貨詣本州,賣錢架造普賢院,親寫於法堂梁上。元祐七年,僧善麟撰《記》云:「自初建此院,至元祐壬申,一百九十有五期。當時所建因緣與數,悉將軍親筆。」 影堂前,一梁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