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7 (1700-1725).djvu/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瑞鵲堂築樓其上。郡守《毛崇詩》云:「君家自是為霖手,何止平分月與風。」

喜雨樓 在舊土城。宋時,趙汝譡禱雨獲應,因名。教諭敖陶孫書額其上。

觀海樓 在新橋南。明萬曆間,郡守韓擢築成新橋,因於橋南蓋造高樓,宏敞壯麗,一巨觀也。齊雲閣 在開元寺西。宋蔡襄詩云「紫閣青梯壓翠岑,春情秋思共登臨」 者此也。淳祐間,郡守黃朴新之,扁其門曰「紫閣青梯」 ,取襄詩中語也。飛鳧閣 在龍溪縣治左,不知始建歲月。宋紹定甲午,令蘇應衡修之。又有觀政亭在閣前,嘉熙戊戌令趙絳夫建。甃石為池,取「池水觀為政」 之句。莆田劉克莊書。歲寒堂,在閣後,紹興間令陸竑建。又有不欺室,嘉定壬申令陳士會建,侍郎陳讜書。

千佛閣 在開元寺殿後,宋進士題名在焉。舊進士題名在崇福院咸平多寶塔,取「慈恩塔」 之義。自塔燬,始移於此,取「千佛名經」 之義。

飛躍閣 在龍溪學前,臨方池,有神物潛焉,每雷雨晦冥,或噴水柱上。舊名「知化。」 元祐間改名「化龍。」 淳祐間,郡守黃朴改今名。其右有溪光閣、龍祠、龍井、龍亭。

御書閣 在龍溪學泮池左。宋紹定間,令陳天驥建。

威鎮閣 亦名八卦樓,在城東南角。明萬曆六年,知府羅青霄以巽隅窪甚,乃撤城上舊樓,建層閣,顏曰「威鎮。」 與芝峰、威鎮亭對峙,勢若華表障空。郡治增勝,八窗玲瓏,取象八卦。其規制皆出同知羅拱宸。時有聯云:「五名山,二秀水,城外風煙連海嶠;七真儒,三及第,漳南文獻甲閩甌。」 文昌閣 在郡城外東南新橋頭。明萬曆己亥,太守韓擢既移南橋於水雲館故址,即橋南建觀海樓。橋北為文昌閣,閣三層,上祀文昌,四望環碧,長橋臥波,縈溪若帶,為一郡勝覽。未幾,燬於火,知府曹荃重建,乃增其基址而高大之。經史閣 在泮池右,宋令陳子植建。

仰文樓 :在府治川堂後。康熙五十一年,郡守魏荔彤建。高騫弘敞,近可矚萬家閭閻,遠可眺百里山川。

營頭亭 在柳營江。唐歐陽詹有詩,見《藝文》。得仙亭 在郡城南名第山。唐周匡物及第詩有「三十二人同得仙」 之句,故名。劉禹錫詩:「危亭誰結據山椒,名第山人不可招。繞閣溪山敞圖畫,萬家樓閣插雲霄。」

君子亭 在府治後。宋朱考亭復軒故址。後為月臺,臺後為隱室,其象圓,以茅覆之,窗櫺隨方刻八卦其上,公餘閱書於此。後守趙汝譡即舊址為亭,扁曰「君子亭」 ,鑿池築臺其外。趙有詩云:「行吟小泓曲,意象闊滄溟。更上層臺望,霜天淨翠屏。」 萬曆庚子年,池為守韓擢填塞。

碧玉千峰亭 在芝山。宋守危稹撤臨漳臺扁曰「登高。」 後守方來避登高諱,以「碧玉千峰」 四字易之。據成化四年《朱祠碑記》,方來於龍江書院之東,建道原堂,正臨漳臺下。則登高亭或在芝山之半。今已為浮屠之居。其堂中尚存有「碧玉千峰」 之扁,相傳以為古蹟。未知是否?姑誌以俟考。

九區亭 在府治前。宋朱文公建。後守方來重修。又於西子城亭子舊名「西山爽氣」 ,改曰「仰」 ,高而新之,以示景仰之意。

亦佳亭 在舊別駕署,宋郡倅黃之傳建,有《詩》云:「小亭新築亦佳哉,花木無多手自栽。若謂甘棠安敢比,清陰留與後人來。」

「月淵」 亭 在開元淨眾寺,郭祥正有詩。

達觀亭 在開元齊雲閣山巔。宋守黃朴建,又闢其後為亭,曰「流翠」 ,曰「揖丘」 ,以通碧玉千峰焉。樂全亭 :劉衍既挂冠歸,即所居旁築亭,名曰「樂全」 ,與郭祥正徜徉其間,一觴一詠,以娛其親。郭為之記,有云:「劉公八十精神全,突兀浪士天機全。」 浪士,祥正自謂也。然樂全者,實取樂於歸休,以全其節耳。其後章惇等用事,排擯朝士千八百餘人,公與趙清獻不與焉,人服先見湖心亭 在東湖,舊有亭二:曰「東湖」 ,曰「水閣。」 後水閣壞,中有亭曰「綠護」 ,曰「道院」 ,曰「夢月」 ,曰「茆亭」 ,曰「八角亭。」 寶慶間,守方淙重新之,後守趙以夫作有《摸魚兒詞》。

歸耕亭 楊承祖者,楊汝南之孫也。除知梅州,年五十以祠祿歸,卜別墅。介於保福、隆壽兩山間,扁以「福壽林塘。」 與前守傅伯成及鄉寓少卿孫昭、先、封守陳經為真,率集倡和盈軸。楊詩云:乘興登臨弗杖藤,絕巔未已覺身輕。新開竹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