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7 (1700-1725).djvu/2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此之中,求所謂廉能忠節之大,蓋一代而不數見也。

故為士者,非徒榮名之難,而令名為尤難。此石雖久, 未足賴以為重也。況有貪污邪佞者出乎其間,人將 顧指而議之邪?夫士而不能為官、為吏、為臣,不可以 名科目之士;人而不廉、不能不忠,不可以」名為人。由 是言之,則無俟乎作養儆厲之政亦可以興矣,而況 有作而儆之者邪?漳大郡,其自科目為尊官,著偉績, 有茲石所不能載者,而其名固在也。苟名茲石者,皆 感勵奮發,以廉能忠節為天下用,使後之論者求之 金匱石室間,則茲名也,不益為科目光邪?若筌蹄經 史,梯航科目,惟茲石之為慕,則其自待於世亦輕矣。 姜君,嘉興人,與予同舉進士,廉能有文章。其在漳,救 荒除盜,尤以正鄉俗、作人材為務,非徒為善政者,漳 之人其亦思無負於君哉!

《海上採金議》
高克正

蕞爾。敝邑介在海濱,航海為生,僅足糊口。頻年驛騷, 民困日甚。邇採金使者,又見告矣。不佞,澄人也,頗聞 澄事。大都澄民之習彝者,什家而七,至問以機易山, 未有能舉其處者。其有金與否,果可望氣而知乎?山 川之精,亦不輕洩。自丱使四出開鑿,幾遍宇內,顧所 得金幾何,可按籍而計也。一妄男子上封事,輒云「海 上開採,歲輸精金十萬,白金五十餘萬。」夫輸之朝者 如此,則其入之橐者,當亦稱是,言未可若是其幾也。 將取之寄,抑輸之神乎?彝德亡厭,好利更甚,安有瓦 礫黃白,坐錮以待我者?疆場之事,一彼一此,越國爭 利,吾知其難。我得而取之,能必彼之不攘臂而爭乎? 東彝之地,輒相接壤,倭奴匪茹,聞風「而起;能必我之 所取者不為大盜積」乎?於乎!閩非無事之國也,修內 攘外、左支右吾,猶愳不給矧?覬難得之利、啟叵測之 =,其究不至於荼毒民生、大傷國體不已也。今明命 巳頒,兩柱史之疏留中不下,彼一、二奸商業已揚揚 乘六而來矣。夫此猾者商也,豈繫良民?夫亦市井亡 賴,晝無復之計、不反顧者也。計採金海上,非得艅皇 十餘艘不可行,非得卒徒千餘人不可行。而是十餘 艘千餘人者,誰為備之?而誰為給之?責之官曰:「有《尺 一之書》在我弗敢知。」責之民,曰:「有《三尺之法》在我弗 敢與。」則若曹之計亦窮矣。至於計已窮,而欲彊奪商 船以應上命,厚斂民財以應上供,則土崩之形已成, 而脫巾之勢先見。吾之所慮者,不在風濤之外也。桑 梓之地,疾痛與俱。聊述芻蕘之言,惟台臺極力主持, 以杜亂盟,澄邑幸甚!閩省幸甚!

《陳北溪先生祠堂記》
周孟中

道之難傳也尚矣。孔子之門,其徒三千,而顏、曾之傳, 獨得其宗。顏子之資,鄰於生知,其傳道固宜。曾子之 才魯,而卒傳其道,豈非以其學之確乎?曾子傳之子 思,子思傳之孟子,而其傳泯焉。濂溪周子默契道體, 而傳之二程子。程門高弟,莫過游、楊,亦未免流於異 學。至新安朱子繼起,而洙、泗、濂、洛之道始復大明。當 時從游者半天下。晚守漳郡,北溪陳先生始游其門, 而卒傳其道,豈偶然哉?先生貌木訥而語期吃,初見 文公,語以「上達」,蓋啟之以高明。再見文公,語以「下學」, 蓋究之以精微。先生聞言即悟,以誠敬為入門,以格 致為切要,徹上徹下,終始不遺。堯、舜、禹、湯之為君,皋 陶、周、召之為臣,孔、孟、周、程之為學,上下數千百年,靡 不貫徹於一心。其所著詩文五十卷及《字訓》一篇,又 皆所以明天地之化,發聖賢之蘊,辨異端之惑,開後 學之迷,今皆可考也。非得斯道之傳,其能然哉?文公 之門若先生者,殆非孔門之曾氏乎?於乎!斯「道之在 人,不金玉而冨,不軒冕而貴,不生而存,不死而亡。關 百王而一心,貫萬古而一理。得其道,雖窮居陋巷,君 子也;不得其道,雖冨貴卿相,小人也。」先生年逾六十, 始授縣簿,未上而卒,可謂窮矣!自今沒後幾三百年, 流風餘韻,猶有存者。漳人冠婚喪祭,多用《文公家禮》, 自士大夫以至庸人,莫不知稱北溪先生焉。究其歸, 雖與天壤並存可也。蒙菴先生萬容,自少為朱氏學, 居官冰蘗,未老乞歸。其清風高節,海內稱之,信無愧 於先生鄉人也。因其郡守姜君諒等相繼作祠祀先 生,以書來委孟中作記,謹書此以誌之石。

《協夢堂記》
林魁

郡大夫石橋先生孫公為大理寺正時,嘗夢朱文公 屬以遺事,覺而異之,時嘉靖十四年十一月十二日 也,公默識之。不數日,有邵武之命,郡士在京師者見 公曰:「晦菴先生豈有遺跡在郡乎?」曰:「樵川亦過化之 土也,夫子之祠在焉。」公至郡,閱之無驗。明年,公改守 漳,至之日,告職於群祀。獨文公祠穿開元寺曲廊而 進,蓋自宋時已然,公病之。先是公行過三山,督學潘 公謂曰:「朱子守漳,漳之有朱祠,猶潮之有韓祠也。潮 人姓,其山若水,人無敢指者,而朱祠門出浮屠之下, 不謬乎?」公曰:「然。」退而思之曰:「夢其徵矣。」當是時,雖有 改為之志,顧郡政方殷,日不暇給。又明年,乃與僚佐 登祠而遠觀焉,得隙地於蔽虧之東。於是剪荊棘,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