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7 (1700-1725).djvu/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俗呼為「文昌魚」 ,甚貴之。

銀魚 《爾雅翼》曰:「王魚,長五六寸,身圓如著,潔白無鱗,但目兩點黑耳。」 《博物志》:「吳王食鱠有餘,棄於中流,化為魚。」 今猶呼「鱠殘魚,又名銀魚,多曝為脯。」

金魚 :遍身紅色,其尾如蝦,後半皆囊金,故名金魚。有與鯽交而生者,亦能囊金,第魚尾耳。又名紅鯉,差大,古所謂「赤鯉」 者也。紅色稍減,不復囊金。

鮆魚 《爾雅》曰:「鮤,鱴刀。」 郭註:「今鮆魚也」 ,又名刀魚。長頭而狹薄,腹背如刀,故名。與石首皆以三月、八月出。《江賦》所謂𩼕鮆,順時而往還也。漳以刺多,名刺魚。

棘鬣 《通志》曰:「似鯽而大,其鬣如棘,紅紫色。」 《嶺表異錄》云:「吉鬣」 ,蓋聲相近也。

赤鬃 《通志》曰:「似棘鬣而大,鱗鬃皆淺紅。」 黃穡 《興化志》曰:「略似棘鬣,其身小而薄,淡黃色。」

烏頰 《興化志》曰:「全似棘鬣,但其頰烏,又有白頰。」

方頭 《通志》曰:「似棘鬣而頭方,味美。」

章魚 ,即韓昌黎所謂「章舉。」 其身圓,其首,八腳攢聚,當中有口,腳上有窩如臼,歷歷成章,囊中有黑膏及黃膏,或結子如柑瓤,俗呼為飯。行則首足向下,身向上,高舉而疾逝。謂章舉者,以此石拒 朝鮮人,謂之「八帶魚」 ,以此脩貢。腳長四五尺,往往緣石拒人。不知者,空手探取,則八腳夤緣而上,纏身塞鼻,不可解脫。近海人以竹挺探之。俟眾腳皆緣眾挺。然後總執而出。其肉柔韌。不如《章舉》為脆。

《鎖管 》其身圓直如鎖管狀,首有薄骨,插入管中如鎖鬚,其味甘脆。

《猴染 》形如鎖管,而味不及。

鮡魚 :《爾雅》曰:「小者鮡」 是也。生海邊泥塗中,其大如指,善跳,故名。

鱓 俗謂之鱔。《爾雅翼》曰:「鱓,似蛇而無鱗,黃質黑文,體有涎沫,生泥窟中。」 漢楊震三鱣集講堂,都講曰:「蛇鱓者,卿大夫服象。」 謂此鱓耳。古鱓借用鱣。

魚 細長味甘,可七八寸,其狀如線,骨柔無鱗。唐李柔入閩,稱此為「銀羹水母」為「玉膾。」油著, 生海泥中,其長如著,周身是油,其味尤佳。又有一種名「沙蟲。」

《涂龍 》生海泥中,如鰻,長尺餘。

泥筍 狀如銀魚,夏月煮成,凍極甘美。

黃彡 似䱽,但差長。《通志》曰:「鱗細,黃赤色,赤魚 狀如」魚。有兩鬚而赤,魚,四鬚,其尾頗赤,以九月至十月即回,又謂之「客魚。」以糟為酢,可蓄經歲。

鱅魚 :《通志》曰:「雌作卵,雄吞之,成魚。青色無鱗,蓋庸魚也,故謂之鱅。」俗呼為魚:《埤雅》謂鱅為鰱,非是。

「柔魚 ,似烏鰂而小,曝乾食之,味甘甚珍。」 烏鰂 《本草》名烏賊。《海物異名》曰:「集足在口,縮喙在腹。噏彼噀墨,迷射水族。」 《埤雅》曰:「每遇大魚,輒噀墨周波以衛身。小魚過其前,吐墨惹之。漁人見水墨,網之大獲。」 《南越志》曰:「烏鰂懷墨而知禮」 是也。《古今注》謂是河伯白事小史。兩鬚極長,每遇大風,抖前一鬚為矴,近岸則黏;前一鬚為纜,中有骨如小舟,名《海螵蛸》。

黃魚 :色黃,身褊,長六、七寸,脂厚味豐,恨多刺耳。

黃爵 身薄而小,色黃。《宋志》以為黃雀所化。白爵 ,《興化志》名白澤。《海物記》曰:「群生隨波,潮宿在澤,故曰白澤。」 即今所謂白爵。

青鱗 《興化志》曰:「大如拇指,長六、七寸,色青,鱗厚。」 《通志》:「一名青鯽。」

楓葉 《海物異名記》曰:「海樹霜葉,風翻浪翻,腐若螢,化厥質為魚,名楓葉魚。」

魚 張東沙曰:「形圓似扇,無鱗,色紫黑,口在腹中,尾長於身。」

鸚鵡魚 《華夷考》曰:「色青綠,口曲而紅,似鸚鵡鳥。」

燕魚 《通志》曰:「有肉翅,能飛水上。」

鰩魚 :俗名雞魚。《爾雅翼》曰:「長尺許,翅與尾齊,群飛海上。」 《吳都賦》曰:「文鰩夜飛而觸綸」 是也。古名鰩以象鷂;今名雞以象雞故。

溪。 出南靖平和山溪間,為酢甚佳,即香魚酢。其生海中者為海。帶魚: 《通志》曰:「身薄而長,其形如帶,無鱗;入夜有光;漳人呼為白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