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9 (1700-1725).djvu/2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有鄳縣』。」夫漢、晉江夏郡置於今之雲夢縣北四十里, 而安陸則附郡之縣,今江夏縣及漢沙羡縣地,亦屬 江夏郡。至三國吳時,又分置武昌郡。是孟宗之世,沙 羡已屬武昌,隔在漢江東南,去江夏之鄳縣遠甚,非 鄳地明矣。宋人惟知孟宗為江夏人,而不考宗為江 夏郡之鄳人,遂稱「江夏縣城東有靈竹院,為宗故宅, 紹興間立祠以祀。」《一統志》不深究,因以宗為江夏縣 人物,而羅山縣又不載焉,不已誤乎?然今孝「感北連 羅山,以輿地計之,其東北境即漢鄳縣地。余乃論《世 索圖》,疑宗為孝感人。」愚按,《世說新語註》引《孟嘉別傳》: 「嘉字萬年,江夏鄳人。曾祖父宗,吳司空。祖父揖,晉廬 陵太守。宗葬武昌陽新縣,子孫家焉。」袁宏《孟處士陋 銘》亦曰:「陽新人,今興國州。」蓋孟家江夏之鄳縣,而其 後人家武昌之陽新。《嘉傳》首云「鄳人」,乃《一統志汝寧 人物》亦有孟嘉,皆愬其先世爾。陳以宗為孝感人,尤 為無據。而《武昌縣志》引《別傳》訛「鄳」為鄂,遂以為武昌 人,繆甚矣。

「黃鶴樓下湧月臺」三字石刻,世傳曹操書,非也。操敗, 赤壁從華容遁去,未嘗至鄂,不應有操書。且「月湧大 江流」,自取少陵句名,唐、宋後人所為耳。閱《一統志》,漢 陽鳳棲山下有湧月亭,宋黃清老建,石上有湧月二 字。豈後人摹刻於此,而續以臺字耶?今臺字斷處為 一截字,亦差小不類。若果操書,其來已久。宋陸務觀 《八蜀記》,「鄂城古蹟,一臺一榭,不少遺。石鏡亦經摩挲, 而不及湧月臺。」其為倣清老亭中字無疑矣。

孫愐《唐韻》,蘄字凡三音,音機者,縣名,在譙、沛間;音琪 者州名,即蘄春。音芹者,菜名。按,晉劉伯莊《地名記》言, 蘄春水隈多蘄菜,因以為名。則是地因菜得名,而變 為琪音也。劉貢父《詩話》言關中人呼旂音如芹,正合 此意。許慎《說文》言:「蘄,從草蘄聲。江夏有蘄春亭。」徐鍇 註云:「諸書無蘄字,惟《說文》。」《字註》:「言江夏有。」《春亭》 疑「相承」誤出也。今按:字音齦,及考江夏亦無此地, 疑是斳字之訛。《神農本草》有水斳,即芹菜,則蘄字當 是從斳,篆文訛為蘄爾。諸書又以蘄作鄿,以邑代斤, 而單字既非諧聲,又無取義,愈覺支離。近時一州字 書扁,言「蘄州產竹」,字當從竹,不當從草。公私信之,相 承至今,則斳之訛為蘄,安知非此類乎?

黃鵠磯石上有桃痕,俗傳呂仙假賣桃以驗眾,售桃 者第云:「歸遺穉子,無及父母者。」呂感忿,擲桃於石而 去,其痕尚存。

相傳白樂天京城謫潯陽時,宿於鄂州,夜聞歌者, 其詞曰:「夜泊鸚鵡洲,秋江月澄澈。鄰船有歌者,發調 堪愁絕。歌罷繼以泣,泣聲通復咽,尋聲見其人,有婦 顏如雪,獨倚帆檣立,娉婷十七八。夜淚似珍珠,雙雙 墮明月。借問誰家婦,歌泣何悽切。一問一霑襟,低眉 終不說。」陳鴻《長恨傳序》云:「樂天深於詩,多於情者也。 故」所遇必寄之吟詠,非有意於色。然《鄂州》所見,亦一 女子獨處,夫不在焉。「瓜田」「李下」之疑,唐人不譏也。今 詩人罕談此章,聊復表出。

馮大參當世,始求薦於武昌。會小宗者庸謬寡鑒,堅 欲點落,欲置於末綴。時鄂倅南宮城監試,當拆封定 卷,大不平,奮臂力主之,以公冠於鄉版,果取大魁。釋 褐,除荊南倅,南宮,遷潭倅,以詩寄謝曰:「嘗思鵬海隔 飛翻,曾得天風送羽翰。恩比丘山何以戴,心同金石 欲移難。幾年空嘆音書絕,千里長思道義艱。每向江」 陵訪遺治,邑人欲指縣題看,箋云:「江陵縣額,即君臨 治時親墨也。」

元符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東坡生日,置酒赤壁下。酒 酣,笛聲起江上。使人問之,即進士李委,聞坡生日作 《鶴南飛》曲以獻。奏曲嘹嚦,有穿雲裂石之聲。

章惇《梅山亭》二詩,筆甚遒勁,似不可以人廢言。但首 章稱「熙寧天子之聖,追神堯而陋漢武」,次章自序其 績,一則曰「臣惇入奏陳地圖」,再則曰「臣惇專治使令 車」,小人面目和盤托出。舊志列於《藝文》,不知與濂溪 諸作何分別也,不可無辨。

開禧二年,鄂州民謠「塞上將軍少,城南從事多。宣威 不可問,恢復竟如何。」時權臣開邊,鄂為宣撫使,置司, 多辟親故幕賓聚城南,為《酣縱》云。

《妮古錄》:董元宰持節楚藩歸,謂余云:「曾晚泊祭風臺, 即周郎赤壁」,在嘉魚縣南七十里,雨過輒有箭鏃於 沙渚間出。里人拾鏃示予,請以試之,火能傷人,是當 時毒藥所造耳。子瞻賦《赤壁》在黃州,非古赤壁也。因 圖一冊見贈。

《興國州志》:南宮靖一,舊志載為端平二年進士。考《進 士譜》,靖一,洪人。及按所著《小學史斷》,則稱豫章人,洪 即豫章也。《寧州志》載為寧之犀津人,南宮氏連第三 人。寧與興國接壤,靖一別號坡山主人,豈嘗居興國 坡山故耶?按朱子簡呂伯恭云:「子壽學生有興國萬 人傑字正純者,來此相聚,氣象儘好,卻是先於性情」 持守上用力。

《大冶縣志》:「吉祥山,吳王微時隱此」,恐未然。孫氏嘗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