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9 (1700-1725).djvu/3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於漢水之外,別書沔水而注之,曰「在縣西南三十里」 ,又書沌水而注之,曰在縣西南四十里。夫縣之西南三十里,止有一沌水出江耳,安從而得沔水乎?又安從而得四十里外之沌水乎?其訛甚矣。今詳列江、漢、沌三水源流分合之故,而削去沔水不載,使考者有徵焉。《秦志》曰:「水自竟陵乾灘鎮入漢川之田。」 二河經張池口、兩河口,循縣治下溳口,然後經蔡店、臨嶂山、郭師口,又北出大別山後,東入於江者,漢之正流也。又有自孝感安河出者,有自雲夢苛河出者,有自應城五龍河出者,有自竟陵皂角河出者,有經田二河、沉下湖出者,有經迴流灣及徑南河金剛腦出者,此在溳口以上小水出漢者也。有自瀦龍潭經漢陽三汊,會臼水,又徑東西二至山,過陳門湖下蔡店者,此漢之別流,分為溳口之上,合於溳口之下,而復於漢者也。

廢襄河 離漢口北岸十里許,即古漢水正道。漢水從黃金口入排沙口,東北轉折,環抱牯牛洲,至鵝公口,又西南轉北至郭師口,對岸曰襄河口,約長四十里,然後下漢口。成化初,忽於排沙口下、郭師口上,直通一道,約長十里,漢水徑從此下,古道遂淤。今魚利略存,舟楫已不達矣。呼「襄河」 者,水自襄陽來也。

沌水 沌音撰,在縣西南三十里。漢水別出三汊,匯太白湖,至於沌口,南入於江。今名其地曰沌口。晉郭舒留沌口,稅湖澤以自給,陳周文悉眾禦之。又陳高祖時,王琳與侯安都等戰於此。史照曰:「江夏安陸有沌水,其地曰沌口。」 《水經注》:「『『沌水上承陽縣之白湖,東南流為沌水,逕陽縣南注於江,謂之沌口,有陽都尉治』。晉永嘉六年,王敦以陶侃為荊州,鎮此。按白湖即太白湖,『陽』字上有缺文,宜曰沔陽也。逕陽縣南及陽都尉」 上俱應有「沌』字,晉沌陽縣或在此耳。」 范成大曰:「自石首縣舟行一百七十里,至魯家洑。自魯家洑入沌,沌者,江旁支流,如海之㳌。其港僅過運舟,兩岸皆蘆荻,支港皆通小湖,故為盜區。客舟非」 結伴不可行。張舜民曰:「下汊故鎮,南對金口,自沌口至下汊五十餘里,金口在鄂州西南,金口之下,即竇家沙,江之西有沌口。」 今按:沌水受太白全湖之委,下流為馬影奓河,東北逕香爐山上下蒲潭,又東過小軍山,東逕文寺山下,十里入於江也。

灄水 在縣治北四十里。《通志》曰:其水自黃陂入漢陽界,與淪、索二水合流,南入大江。舊有灄陽廢縣。

柏水 ,在縣北四十里柏泉寺前。

溳水 在縣治西北一百里。舊《志》曰:其源出陪尾,經德安、孝感至此。名溳口者,耑流入漢也。晉陶侃為杜曾所敗,將奔溳口,即此。《通典》:安陸縣有溳水,亦名溳口,境內臨嶂山,晉安陸縣治在焉。唐人有詩云:「暮雨不知溳口處,春風直到穆陵西。」 《水經注》:溳水又南分為二水,東通灄水,西入於沔,謂之溳口也。

郎官湖 在縣治南,與縣學之泮池相並。唐李白有《泛郎官湖詩》并序。朱御史衣曰:「衣兒時從人漁湖中,利頗厚。湖可縱舟,城內水匯於湖,自水門出江。其年為弘治庚申,自是居民各於屋後培土為圃、為室,而湖遂廢,今止存一溝耳。近年正官不遂,起擢不時,僉謂鳳眼填塞,而南樓屢燬,城腳漸陷,以受水出水者失其道也。」 月湖 在縣治大別山之陰,東以長堤限江,西通漢水。古有卻月城,在沔口左湖或以此得名也。

《瀟湘湖 》在漢口後,水泛時遊船如織。

太子湖 :在縣治西十五里。相傳梁昭明太子食采於此。

官湖 在縣治西南。今名天鵝塘,周回數十里。刀環湖 在縣治西南五十里。《寰宇記》:「湖形灣曲如刀環。」 今廢。

太白湖 在縣治西百里九真山之南。舊傳李白泛舟於此,後人因以為名。其水「西接沔陽,廣袤二百餘里,潛自西北來,注之西湖,李老沙湖、泗港諸水匯焉。沱自南來,注之直步,陽明、黃蓬諸水匯焉,而東南洩於沌。水出江,春夏與新灘、馬影、蒲潭、沌口等湖合而為一,秋冬水落,溝洫始分。山水清麗,古隱者多居焉。」 崇禎末年,闖、獻之亂,士民扁舟避寇,賴此而免者十五、六。然港汊既迂,盜亦匿,聚行內河者,每受劫掠。

皇清順治初年,議設兵防勦,未幾而罷,今始稍息。湖

舊屬沔陽,今半屬漢郡。

南湖   。沌陽湖  。桐湖   。小奓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