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9 (1700-1725).djvu/3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馬影湖

鸕鶿湖 ,按《舊志》所載桑臺、新灘、長江、蒲潭、平塘諸河泊所,中小湖淤港不下百餘,名字紛紜,地里混雜,且無關於故實,今但取其章著者載之耳。

煙波灣 在縣治東北三十里。舊《志》云:其水清澈,晴則嵐煙起,風則水波生。旁有煙波里。唐崔灝詩云:「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今有白沙灣者,在東北三十里,豈即煙波耶?三十六灣 在鳳棲鄉,南抵河泊口,北抵華家嘴。

永濟港 :在縣治西南二十里,南入大江。疑即今火港也。

直陽港 :在縣治西四十五里。與沌水合流。索子港 :在縣治西一百里。

鸚鵡洲 在大江中。《一統志》收入武昌。按:黃祖為江夏太守,殺禰衡於此,因葬之。以衡嘗為《鸚鵡賦》,故名。其時江夏郡尚治安陸,未徙江南,「夏口」 之名,尚歸於漢口,未移於黃鵠之東洲,無由屬武昌也。故特載之。戴金曰:「洲聚於沙而沙搏於水也。漢、晉以前,橫亙於鄂尾、黃鶴樓下,逮國初,徙於漢濱。每經世復有消長,革而復營」 ,或逆為汜,別為「沱」 ,隨時異狀,若神物然,而莫可執也。今洲仍無實蹟。

劉公洲 在縣南江中。宋延祐八年,有沙洲涌出,知軍劉誼種荻其上,令民採用,民感之,以名洲。舊《志》曰:「洲自三里坡直抵南紀門,荻葦繁茂。嘉靖以來,洲漸沒。今於故洲外復淤一洲,下抵朝宗門,於郡有纏護之情,近劉公洲故處。」 初,洲在江北,為郡城南岸,洲岸相界,中匯江水,冬春水落,四方舟楫聚焉。郡人一漁一薪,朝夕為市,公室之輸,私家之養,多賴於此。蓋郡土瘠而勢窪,耕漁失利,業在貿易。弘治辛酉,武昌知府蒲田陳晦有機巧,於所屬管家套,以小舟數百,載鐵器沉水中,并渡急棹,犯其高處,沙隨水去。一夕,套口遂深闊,乃號令漢陽商人,使移舟套中,更其名曰「陳公套。」 是時漢陽守秀水,馬輿聽之。後里人奏行,外臺委晦勘處。晦過漢陽,幾為郡人所殺,急入舟盪去得免。按此洲直跨府城東南,捍江濤而聚賈舶,為利久遠。乃今《南紀》、「朝宗」 兩門之外,不盈尋丈,即涉長江。昔日之荻葦繁茂、夾沙纏護者,今且化為洪波浩流矣。止有小磧微見於隆冬水涸之時,雪消冰泮,即已渺然無跡,安足恃哉!

小軍浦 。《水經注》曰:「小軍山臨側江津東有小軍浦。」

炭步 ,《水經》曰:「江水東逕歎父山,南對歎洲。」 《酈注》亦曰:「炭步江之右岸,當鸚鵡洲,南有江水右迤,謂之驛渚。」

鳳凰池 在府儒學內,即泮池。明世宗嘉靖七年,知府孔鳳甃砌。

放生池 一在興國寺前,名梵僧池。一在寺東大別山下。唐乾元初,肅宗命將史除、張建等置兩池相對,即此。俗呼為「上下蓮花池。」

柏泉 在柏泉寺前。昔傳大禹植柏於大別山,共根盤曲於井。

卓錫泉 :在縣治西九十里。唐僧駱禪師卓錫於此,有泉湧出。

義井 在鳳山門內,方二丈。舊傳宋時所鑿,今居人塞。

煉丹井 在九真山下,九仙女煉丹於此。舊傳,宋、元時,每風雨作,則井上蛟龍蜿蜒。

漢川縣

陽臺山 ,一名仙女山,在縣治南一里。前對道觀湖,後坐松湖,左有江西湖,右有桃兒湖、蒲月觀競渡之所,上有神女祠。宋玉《高唐賦》即此,唐人裴敬作記,碑毀無考。按《湖廣通志》不載此山,而高唐神女之事,《一統志》收入夔州。唐宋以來,文人題詠者,或遠以「巫山」 為信,或近以「陽臺」 為徵,亦終無定論也。爰考當時楚都鄢郢,俱在江陵、宜都之間,江陵西去夔州六百里,東至漢陽四百里,相提而言,楚王別宮不當在巫山,一矣。巴蜀夔庸,於楚為敵國,楚築扞關以拒蜀。其後秦取漢中,兵氛益近,懷襄之際,惴焉東遷,烏得肆遊十二之峰,侈立朝雲之廟?去國都半千里,而鄰寇壤,作歌詩哉?其疑二矣。《一統志》曰:「陽臺在」 巫山縣治西北,南枕大江。而《高唐賦》云:「襄王與宋玉遊雲夢之臺。」 《神女賦》則「云遊雲夢之浦。」 又賦言:登巉巖而下望,臨大阺之稸水,遇天雨之新霽,觀百谷之俱集。既云雲夢,又言稸水,陽臺安得枕江乎?且歷稽水經輿圖,未有不言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