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9 (1700-1725).djvu/3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夢在隨州沔陽間者。今漢川去雲夢縣止數十里,俱平田陂澤相連,止有仙女三峰聳起,登高而望,如在海島中,適有合於《宋賦》「洪波淫淫,傾岸洋洋」 之語,其證三矣。所不決者,妾在巫山一言耳。然曰妾巫山之女,為高唐之客,其不耑主於巫山可知。況其所謂陽臺之下,與高唐之觀者,命名非一,而始終以雲夢為據,雖千百年後,無有移《雲夢》為《巫山》者,斯亦足知其蹟與事之不容爽矣。川邑近治,背陽臺而面漢水,此山號為重鎮。未得鄙辭賦之荒唐,而遂聽其湮沒失實也。

伏龍山 :在縣治西北偏。

姚公山 :在縣治西南二里。俗傳有姚氏居其下,故名。

小別山 在縣治東南十里,其形如甑,又名甑山。《左傳》定公四年,「吳人伐楚,楚令尹子常濟漢而陳,自小別山至於大別」 ,是也。江左之際,亦為兵區。逮後周時,縣治建於此,屬竟陵。

史家山 :在縣治東十三里。

擔山 :在縣治南十五里長城鄉湖水中。兩山並峙,其形如擔。

雙山 :在縣治東二十里,兩山相峙。

仙師山 :在縣治東南二十五里。

高觀山 在縣治東南三十里梅城鄉,與漢陽界。其山高聳可觀。

馬城山 在縣治東南三十五里。有馬城鋪。汊山 在縣治南四十里。唐武德四年,置汊川縣治於此。

蒲山 :在縣治南四十里。

龍門山 :在縣治南六十里。山麓一空洞,有龍潭。禱雨汲水輒應。

石鏡山 :在縣治南四十里。其山有巨石一,圓淨如鏡,故名。

鳳凰山 :在縣治南四十里。世傳昔有鳳凰止其上,因以名山。

龍霓山 :在縣治東南四十里梅城鄉。其山常有雲氣,隱隱如龍。

內方山 在縣治西南五十里。舊《志》云:「《禹貢》導嶓冢內方,至於大別」 ,即此。按《漢志》,章山在竟陵東北,即《禹貢》之內方。蔡《註》:「內方在竟陵縣東北。」 《荊州志》又有內方山,在州東南漢水上。一云即

《禹貢內方一名馬仙而九域志》
名章山是內方

章山嘗互稱其實一山,但諸志所載不同。今詳荊門內方,正當古竟陵境東北,漢川內方在東南,當以荊門為《禹貢》之「內方。」 按:漢川西北皆平湖,以堤為垸,防水於外而田其中,古雲夢澤藪也,故西北無山,而山盡在東南,然皆發脈於仙女云。

松石嶺       。裘羊岡。

甎窯岡 在縣治北三十五里大赤鄉。白潭岡 在縣治北四十里。

石龍岡 :在縣治南五十里。

賽子岡       。菜子岡。

破岡 :在縣治東八十里。溳水經流。

避水岡 :在縣治東八十里。溳水經流,與破岡相對。

龍耳岡 :在縣治北九十里。西有龍耳湖,東有龍尾磯。

白馬坂 在縣治南三十里。十八里坂 在縣治北三十五里。三湖坂 在縣治西三十五里。簞子坂 在縣治西十里。鯽魚坂  急水埠  、擔水埠  、橫山寨、魯班寨。

《女郎石 》,在陽臺山上。

「《仙人位》石 」 、「蒲團石 」 ,俱在姚公山。

磻龍石 在縣治南四十五里湖中。長石橫亙數十丈,起伏盤旋,鱗甲森然。其形如龍磻之狀,故名。

漢水 繞縣治東流而去。舊《志》云:自郢州長壽縣之磨石山發源,東南流者名澨水,至復州景陵縣來,名汊水。縣有汊川名,疑取此義。

溳水 在縣治東北三十里。自隨州東流,西經雲夢縣入本縣界,至溳口入《漢水》。

臼水 在縣治南七十里。《左傳》定公五年,「楚王奔隨,將涉成臼。」 杜預注曰:「江夏竟陵縣有臼水,出聊屈山,東南入江」 ,即此水之上流也。舊《志》曰:自大河口東流,至沌水出,又支流經鳳凰山為繫馬口,入臼子河,與漢水合。今水道已塞,惟春夏水泛可通舟。

騰池口新開河 在縣北一里學宮後。隆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