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0 (1700-1725).djvu/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之水,楚屈原逢《漁父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浮溝潭 去州四十里,逕橫㲼古村壩溝河,入陽名湖。

楊林港 、神臺港 、茅臺港 、清水港。

以上諸港,俱在州北百三十里。北入漢,東入白湖。

泗港 「有三十里曰上港,二十里曰中港,四十里曰下港」 ,皆湖也,俱入於河。

雲夢澤 在州東。《禹貢》雲:「土夢作乂。」 雲與夢本二澤而相連。《左傳》云夢跨江之南北。又荊門州北有雲夢澤,接連德安府雲夢縣界。

七里沔 在州東北。《周地圖記》:「夏水合諸水同入漢,自漢入瀦,名七里沔。」 州名蓋取諸此。陽孟池 ,去州一百四十里,達於白湖。

蓮花池 在城東。其池南北相麗,中為橋,為通衢,多蓮,蓋沔之隹勝也。都指揮王閏即北池之濱為「兩松山閣」 ,故址尚存。

皇清康熙癸丑年,易橋為隄。

湧玉泉 在州治西北。相傳,古有泉流出漕河,有沙隨流而出,其白如銀,故名。

陸子泉 在州治西廣教院,一名文學泉。唐陸羽嗜茶,得井泉以試茶味,故名。唐裴迪詩:「竟陵西塔寺,蹤跡尚空虛。不獨支公在,曾經陸羽居。草堂荒產蛤,茶井冷生魚。一汲清泠飲,高風味有餘。」

滌塵井 在州治東南元妙觀。元末陳友諒居此。

景陵縣

天門山 在縣西六十里。唐《陸羽傳》:「負書於火門山,從鄒夫子學。」 即此。後因俗忌火字,改今名。每日將下舂,則落霞如綺。故皮日休有《天門夕照》詩。又按舊志,天門為火門。以俗忌火字,改為天門,非也。考地勢,天門在青山左,火門又在天門旁,二山自別,不得為一也。

青山 ,在縣西六十里。其山色多青,上有普濟寺。

火門山 去天門山數里,其勢差小,至今土人猶呼為「火門山。」 世傳漢光武兵夜舉火度此,因名。

五華山 在縣東北七十里。週九百丈,高十五丈,上有風城,有伏羲廟。其旁曰臨津門,有神農廟,有白龍寺,有仙真觀。陳陵《題五華風木圖》詩:「峨峨五華山,鬱鬱千章木。誰將毫素寫新圖,筆墨蒼蒼恆在目。五華山前親所營,手栽松柏經年青。伊人遊宦客兩京,丘木遠掛思親情。一官太學冷如水,回望五華幾千里。辭」 官歸去守舊廬,風木蕭蕭不堪倚。我今兩鬢垂素絲,聞君蹈此風木悲。強顏食祿縻舊職,何時得賦《歸來辭》。君今別去我心惻,一覽斯圖三歎息。知君到日掃松楸,來往五華看山色。

次華山 在縣東九十里。山嶺連屬,北接今府境。

巾戍山 在縣境。晉元熙二年,竟陵郡中巾水戍山得石銅鍾七口,言之上府者,即此也。按《水經注》,巾水出縣東一百九十里,西逕巾城下,即巾水戍。

白螺山 在縣西南地,其上舊有吳王廟。按邑有白螺湖,無山可見也。然考《地圖》,荊州監利縣有白螺山。太守孫存詩曰:「嘉魚東轉蘆溪河,南望山形似白螺,頗有草茅三百堵,半開湖地半漁蓑。」 蓋監利縣古玉沙鎮,宋至道二年,以玉沙屬景陵,故白螺山亦在景陵云。

龍穴山 舊《志》又曰「龍尾」 ,其山旁有龍穴坡。按:龍尾山有石脊,蜿蜒如龍,約數里。又有石室二,曰前後觀,相去石堰不遠,在縣六十里。

見龍山 ,在城南,勢若層起環衛,其實本無山也。

惠亭山 ,在縣西南十五里。按:此山亦無可見也。攷京山縣有惠亭山,蓋京山古稱雲杜,隋治沔陽,省雲杜,入竟陵,故惠亭山互見云。

諸葛嶺 在縣南二十里,世傳諸葛亮屯兵處。按《三國志》,「先主長坂之敗,與孔明、趙雲、張飛趨漢,濟沔與羽會」 ,且縣有先主留駕河,則屯兵此地,固其宜也。

東岡 在縣東七十里,夾松石、華巖二湖間。陸羽嘗居於此,號「景陵子」 ,又號東岡子,祭酒魯鐸世家焉。

漢江 ,在縣南五十里。一曰大襄河,其源出嶓冢山。今按《弇州集十道志》,「荊楚之地,水駕山而上者,皆呼為襄」 ,故襄水之上流亦名襄江,即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