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0 (1700-1725).djvu/3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相近

漿陂渡 在縣南三十一里。

芙蓉渡 在縣南八十里。

《縣北》大渡 即大十八里,今改「路。」

縣北小渡 即「小十八里」 ,今亦改路,二渡苦涉久矣。嘉靖癸卯,知縣李仲僎修「利涉鋪」 於官道,民甚德之。

柳家河渡 在縣東北四十里。

皂角市渡 :在縣東北七十里。今市往來甚多,惟設一渡,人頗難濟。

漁泛浲渡 在縣西南五十里。淘溪潭渡 在縣東南三十里。原非官渡,縣民戴鸞建舟渡自此始。

石家河渡 在縣西北三十里,邑庠生吳貴修《荊門州》

楊樹港石橋 水漲衝坼。

皇清康熙三年,汪文淵募修。

牛蹄橋 在州東南一百五十里李家市上。「後港橋 」 在後港街,南北人煙湊集,商船會聚之所。

石灰橋 二水夾流,人煙湊集,有河無橋。車橋 ,在州西二十里。

磚橋 在州南一百八十里青塚村。

泗水橋 在州東四十里,石牌大路。

官橋 在州西南三十里。河溶大路,今廢,石墩僅存而已。

樂鄉渡 在城北八十里。

建陽渡 在州南九十里。

沙洋渡 新城渡 、大江渡 俱在州東南,《當陽縣》。

玉陽橋 在縣西二里。石刻「元至大改元吉月,石匠王伯任甃。」

太平橋 在縣西

三里橋 在縣東南。明景泰三年重修。

普濟橋 在縣西北六十里。明正統十三年重建。

朝天橋 在縣東十里

謝河橋 在縣東十五里。

普通橋 在縣東六十里。明景泰二年重建。楊子港橋 在縣東南合溶鎮。景泰四年典史張銘建,萬曆知縣胡朝修。

倒流橋 在西縣北六十里。

順化橋 、玉虹橋 二橋俱隸縣境。

沮河渡 、漳河渡 、合溶渡 每渡渡夫一名,歲編額銀六兩有奇。

安陸府封建考    通志府志合載

上古

風 ,伏羲氏,風姓,伏羲之後,受封為風國,在今沔陽州。《元和志》云:「州本古之風國,今五華山有風城,即古風國之故城。」

羅 ,熊姓。魯桓公十三年,楚屈瑕伐羅,鬥伯比送之還,謂其御曰:「莫敖必敗,舉趾高,心不固矣。」 及鄢亂次以濟,且不設備。及羅與戎兩軍之,大敗之。羅先在宜城,後徙枝江邑。西南有羅老洞,即羅子再遷之地也。

權 姓爵俱未詳。杜氏以為國在南郡當陽縣,今當陽屬安陸。

鄖公鬥辛 辛,楚大夫。楚王滅鄖,封辛為鄖公。《水經註》:「竟陵,古鄖國也。」

西漢

《新市侯》《王棄之 》,《孝景》二年封。

《新市侯劉吉 》,《孝昭元鳳五》年封。

當陽侯劉益

竟陵侯劉平 ,明帝永平五年封。其後嗣封者三代:劉貞、劉禹、劉嘉。

當陽侯宋陽 永平元年遣大鴻臚持節至墓追封當陽侯。

東漢

竟陵侯劉隆 ,《水經注》:「白起東至竟陵,秦以為縣,王莽之守平矣。世祖建武三年,更封隆為侯國。」

竟陵王楙

景陵王懋

當陽侯杜預 ,武帝太康元年,以荊州都督平吳進侯爵,後贈征南大將軍,諡成。子乂襲封。當陽侯王戎

當陽亭侯陶臻 ,長沙公侃兄子,有勇略。成帝咸和中,賜爵當陽亭侯,為南郡太守。後贈平南將軍。諡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