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0 (1700-1725).djvu/4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一百三十九卷目錄

 安陸府部彙考五

  安陸府學校考

  安陸府戶口考

  安陸府田賦考一

職方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九卷

安陸府部彙考五

安陸府學校考     府縣志合載

本府

安陸府學 。宋郢州學在城東南二里石龜頭,其後漢水衝齧,乃徙而北,距舊址三百步。元安陸學因之。明洪武八年,改府為州,即鎮遠樓為安陸州學。十五年,始還故址。大成殿在明倫堂之右。齋曰《志道》,曰《正誼》,曰「達材。」 明年,廟學火。二十三年,曹公、李文忠新創之。景泰中,知州顧震、天順初,知州趙熙相繼修。成化中,知州俞藎復闢「廣盈倉」 址為射圃。成化末,提學副使薛綱、僉事高繡隘其規,復增修之。弘治五年,學正林啟又作後堂、講堂。弘治八年,興獻王詣廟行釋奠禮,見殿宇傾圮,重加修葺,易櫺星門以綠琉璃瓦。正德十二年,知州王槐又作名宦、鄉賢二祠。十三年,廟廡俱圮,興獻王給銀四百兩修理。嘉靖十年,陞為府學。廣盈倉改為鍾祥縣治,射圃亦廢入縣基。十二年,以鍾祥縣附承天府學。二十二年,知府吳惺又作號房六十間,廚房五間於櫺星門左。三十年,巡撫屠大山、巡按胡宗憲奏請重修,凡廟殿門廡,悉加崇飾。萬曆二十六年,知府常裕重修。二十九年,知府孫文龍闢修雲路。門內東偏為宰牲亭,西偏為致齋所,中為泮池,宋玉井在焉。戟門左為名宦祠,右為鄉賢祠,敬一亭在名宦祠之左。後殿御製碑。亭旁夾室為藏書、祭器二庫碑亭後及左、右為學宮公署。東為明倫堂,後為講堂。前設坊一座,中扁「義路」 、禮門,左右石刻「忠孝節義」 四大字,為紫陽朱先生書。東西兩廂為諸生號舍。又前為學門,知府孫文龍加屏牆於外。萬曆四十四年,分守道高第知府李養蒙建魁星樓於儀門外,左建「尊經閣」 於正殿後。崇禎十六年,流賊據郢,文廟東廡戟門俱燬。

皇清順治四年,知府李文芳「捐修。」十二年,知府李起。

元復修。十八年,知府馬逢皋等皆修。舊有題名坊,久圮。康熙四年,知府張尊德、史廷颺等重修。大成殿五間,東廡、西廡各十五間,戟門三間。泮池在㦸門前,上有石橋。櫺星門三座,祭器庫三間,神廚五間,尊經閣三間,敬一亭三間,殿後建啟聖祠三間,名宦祠三間,鄉賢祠三間,省牲亭三間,更衣亭三間,宋玉井亭一座,石牌坊一座,木牌坊一座。

教諭宅一所 ,在「明倫堂後。」

訓導宅二所 一在正殿西,一在啟聖祠後。射圃 舊在學宮東,久廢。

濂溪書院 在東城七里灣之堵家堰。

「文昌書院 」 《在子胥臺》之南。

「甘棠書院 」 在南關外。

社學二所 一在南門外,一在山川壇右,俱廢。學田 絕荒一處見存四處,一在葉家河,一在南山,一在泉崖,一在多寶灣。原額田一千六百三十二畝九分有奇,實荒田一千零六十畝九分八釐有奇,實熟田七十一畝四分三釐有奇。鍾祥縣學 ,鍾邑學宮。明洪武八年為安陸州學,嘉靖改州為府,即以安陸州學改為府學,而《鍾祥》附之,未另立學,縣亦未另設官役。蓋以外六邑各有學,而府縣止總設一學,府學即縣學也。

外州縣

京山縣學 在縣治西。宋崇寧中,知縣劉幹建於「角陵驛遺址。元至正間,縣尹賈泰亨以兩廡從祀未備,於荊門州學得從祀畫像,乃改塑之,而廡隘不可盡容。」 至元六年,縣尹泰伯顏不花與教諭周德孫議增廡四楹,又增塑左丘明以下三十二人像。後燬於兵。明洪武五年,知縣劉桓改於縣治之西,今學宮是也。中為大成殿,十四年,知縣李文秉建。景泰六年,參政曾蒙簡嫌其狹小,屬知縣張蓋撤而宏之。天順六年,知州趙熙、教諭陳洪始訖其事。正德中,稍為居民所侵,學生謝詔等復之。嘉靖十二年,御史胡東皋行縣,睹諸像戴笠,風日中,屬知縣費頤、教諭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