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0 (1700-1725).djvu/4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有新田共二段:廖家壋十二石五斗,柳家河四石零。其田除納賦輸縣外,餘租貯倉,候學道取給寒生。

學倉 舊倉在城內學東南隅,知縣姜綰立。今倉基在學後,未建。歲編斗級二名。

荊門州學 在平秦門內。洪武二年,知州戴昌因元故址建之。成化初,知州俞誥易櫺星門以石。成化中,知州陰子淑作「泮池石橋」 ,知州楊琇立「泮池坊。」 萬曆十六年,推官鄧美政創建南門外,新墉數仞,又建閣於前,為文昌門。崇禎十六年,齋廡祠亭俱燬於賊,惟正廟僅存櫺星門。

皇清順治三年,知州薛繼巖修「啟聖祠。」教官田一纘。

邑人賀運清同修。康熙二年,火。名宦、「鄉賢」 二祠今廢。

學正宅 在學內

「東山書院 」 「二孫狀元讀書處。」

象山書院 :在蒙泉南。順治十五年,知州薛繼巖重修。

當陽縣學 在縣治西。舊在玉陽山,宋以前無考。《元儒學記》云:「知縣張彥文創建。至元中,知縣王元賓、趙珪修。元末兵燹。明洪武初,知縣祁守道改遷方城。洪武中,知縣魏忠復還故址。」 嘉靖二十五年,知縣侯加祥遷九子山下,與學署分隔一水。萬曆八年,知縣胡朝因隔阻水不便,改遷縣治西門外。三十五年,知縣李啟元、教諭余蛟以廟北向,非制,始徙入城,而廟制如舊。東西列兩廡,前為戟門,為櫺星門,門之外為泮池二。舊在櫺星門內,知縣胡如川以其逼,徙之於外。又為門屏,廟後為明倫堂。堂前為東西齋,東曰「進德」 ,西曰「修業」 ,後為啟聖祠。戟門東為名宦祠,西為鄉賢祠。廟之左為大魁閣,學齋左為碑亭,為《尊經閣》。

皇清順治乙酉,城陷,正殿、兩廡、「啟聖、名宦、鄉賢」諸祠。

俱燼,止存明倫堂、櫺星門。順治十三年知縣唐彥襄修復。十六年知縣許毓仁修「啟聖祠。」 康熙元年大兵進山貯糧。學宮兩廡、齋房、名宦、鄉賢祠俱圮。尊經閣、敬一亭俱闕,未修。

射圃 今廢

學正宅 在明倫堂西。學正黃聖年重修。

安陸府戶口考        府志

府總

原額「人丁」 六萬三千五百一十二丁,各屬派銀不等。

額徵銀二萬九百一十四兩三分三釐七毫三忽二塵九纖九渺五漠。

逃亡人丁二千八百六十五丁六斗二升五合九勺。

額徵銀一千八百二十八兩五分三釐五毫四絲八忽九微八纖三塵。

《審復》「人丁」 二百三十一丁。

該銀五十六兩五錢三分九釐六毫六絲八忽三微二纖二塵五渺。

當陽節年新墾隨糧人丁三十一丁六斗六升一合四勺。

新墾銀三十兩五錢三分三釐七毫二微一纖六塵六渺。

「見在新舊審復成熟人丁」 六萬六百四十六丁三斗七升四合一勺。

新舊成熟實徵并新墾銀一萬九千八十五兩九錢八分一毫五絲四忽四纖四塵七渺五漠。額外新增人丁七千五百四十六丁,各屬派銀不等。

該增銀二千四十六兩二錢五分四釐三毫七絲七忽一微九纖七塵。

鍾祥縣:附郭。

原額人丁七千三百七十丁,遞年分別優、免起科則例不等,每丁派銀三錢二釐一毫六絲二忽八微六纖六塵九渺二漠七茫。

額徵銀二千二百二十六兩九錢四分三毫二絲九忽二微五纖二塵三渺。

順治十二年編審,新增人丁一千二百二十丁,新增銀三百六十八兩六錢三分八釐六毫九絲七忽六徵五纖。

京山縣

原額人丁一萬一千六百四十六丁,每丁派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