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0 (1700-1725).djvu/9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宋景祐中,復州刺史王琪建。古人謂「一目可盡雲夢野」 ,故名。

散花臺 在縣東南六里,廣百餘丈。相傳嘗有異花自天而下。

花臺 在縣北三十里。周圍五丈,高一丈二尺,不知何代所築。知縣姜綰有詩。

鼓角樓 「宋祥符中建」 ,今無考。

鴻軒 在景陵縣治北,宋張耒謫居日建。其側植薔薇,臨別題詩云:「單車又向黃州去,風月相望一嘆嗟。」 又云:「他年若問鴻軒人,堂下薔薇應解語。」 蓋嘗植此花於其處也。

隱秀軒 邑學憲鍾惺讀書處也。在皂市五華山伏羲祠下。其旁又構「懷歸堂」 ,與諸子弟嘯詠其中。

東禪、西禪寺 ,寺夾邑城,俱擁湖山之勝。湖中蓮花數千,真所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先師像 係吳道子筆,在學中。嘉靖壬寅,有兵巡使者柯行部至邑,馬伏地不行,柯以為其下必有異物,掘地得石碑,乃所刻先師道子像也。文雖稍剝蝕,而古意猶存。

荊門州

故安居縣 ,在州治東六十里《石碑》西,梁時立,隋改立昭丘縣,大業初又改為荊臺縣。

故編都縣 在東門外。北即長林地。有櫟林長坂,拱木修竹,隱天蔽日,「長林」 蓋取名於此。古綠麻縣城 ,在州東南一百二十里漢江上綠麻山邊。居誼所築,即今沙洋地。

基州章山縣 ,在州東一百二十里,唐建土城尚存。章山,即內方山。

李家市城 在治東南七十里,五代高氏築,址存。

宛城 ,在荊門州南六十里。舊《志》云:「魏立荊州里宛城」 ,即其地。

新城 ,在荊門城東南百二十里,宋呂文煥都統邊居誼築,基存。

荊臺城 ,在州東六十里。梁時置安居縣,隋改曰「昭丘」 ,又改曰「荊臺」 ,後省入當陽縣。

故荊門府 在當陽故城,《荊門縣》在州治東門外,故《長林縣》地。《荊門軍》先在長林,後移於當陽之方城,又移於古城。

昭君村 ,土人云在荊門州。故少陵詩云:「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自有村。」 蓋漢元帝以昭君配單于,臨行自為《怨詩》曰:「秋木萋萋,其葉萎黃。有鳥處山,集于苞桑。養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升雲,上遊曲房。離宮絕曠,身體摧藏。志念抑沈,不得頡頏。雖得委食,心有徊徨。我獨伊何?來往疲常。翩翩之燕,遠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道里悠長。嗚乎哀哉!憂心惻傷。」 春申君故宅 ,在州東二百里,宅前有翰林港、讀書堂遺址。

子陵宅 在州北三十五里石板鋪。

子陵店 在州北二十五里,即今子陵鋪。「白社 」 ,在州南一百二十里。石隱士之居,以白茅為屋,因名。唐都官鄭谷常居於此。

宋兄弟「狀元」 坊 為孫何、孫僅立。其讀書處為「東山書院。」

古塔 在東山。隋智者所立,去州東南一里。其頂平夷,號曰太平頂。上有楚望亭,今廢。《記》曰:「立了東山塔,荊門生頭角。」 今名東堡山,又名文峰山。麓有二孫狀元書院舊址。宋孫何、孫僅相繼擢大魁。

掇刀石 在州城南二十里。關將軍嘗息兵掇刀於石,其石巑岏碧色,痕跡儼然。後人建廟於此。孔克學詩云:「赤兔生花汗血毛,戰餘松下解征袍。將軍一笑風雲散,曾借巉巖寄寶刀。」 羽聞白衣渡江之變,方作書入川請援,而江陵巳破,遂潑硯池之水。至今十里之內,土為盡黑,一尺之下,則又白矣。後廟燬,荊鎮鄭總兵重修。帝致夢於鄭曰:「余廟賴爾重修,可將余自題對聯鐫於上。」 蓋知羽惓惓此土也。

衛公賦詩石 在州城西。唐李德裕節度荊南,賦詩刻石。

磨劍石 在州西北九十里望鄉村。有「秦王磨劍石」 ,多礪痕。

仲宣樓 州即當陽縣城樓。漢王粲仲宣登樓作賦,有曰:「倚曲沮,挾清漳。」 今當陽正在沮、漳之間。唐杜甫詩:「春風回首仲宣樓。」 指此。今府城東南隅亦有仲宣樓,乃五代時高季興所建望沙樓,宋陳堯咨更此名。

《船亭 與惠泉亭》相近,架於泉上,環以榆柳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