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1 (1700-1725).djvu/3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東漢復舊。魏得荊州,置襄陽郡,以縣屬焉,名樊城。晉漢復舊,又析為鄧城、鄾二縣,屬襄陽,又析為鄧縣,屬義陽。隋為襄陽、安養二縣,屬襄陽郡。唐為襄陽、鄧城屬襄州。宋為襄城、鄧城屬襄陽府。元為襄陽,屬襄陽路。明屬襄陽府。

皇清因之。

宜城縣

在府城東南一百二十里。《禹貢》豫州之地。周為鄀,春秋時屬楚,為鄢,即鄀也。秦為𨙬縣,屬南郡。漢改宜城,仍屬南郡。武帝時,置十三部刺史,隸荊州刺史部。東漢因之。魏屬襄陽郡。晉析為三縣:𨙬、宜城,屬襄陽,鄀屬南郡。隋為上洪。漢南率道鄀,屬襄陽郡。唐為樂鄉、宜城,屬襄州。宋為宜城,屬襄陽府。元、明仍舊。

皇清因之。

南漳縣

在府城西南一百二十里。《禹貢》荊州之域,於周為盧。春秋為廬戎。秦為伊、廬,屬南郡。漢析置中廬、山都、臨沮三縣,以山都屬南陽,餘屬南郡。武帝時,置十三部刺史,隸荊州刺史部。東漢三縣皆為侯國。晉為臨沮,山都、中廬,屬襄陽郡。又析為穰,屬義陽郡。隋為南漳,屬襄陽,以穰屬南陽郡。唐為義清、南漳屬襄州,以穰屬鄧州。宋為南漳中廬屬襄陽府。元為南漳屬襄陽路。明屬襄陽府。

皇清因之。

棗陽縣

在府城東北一百四十里。《禹貢》豫州之域。周為謝封元舅申伯。《春秋》:謝,屬魯。西漢為棘陽、蔡陽、舂陵侯國,屬南陽郡。武帝置十三部刺史,隸荊州刺史部。東漢改舂陵、南章陵、蔡陽為侯國,棘陽仍舊屬南陽荊州刺史部。魏廢,章陵仍舊屬南陽。晉為蔡陽,棘陽屬義陽郡。隋改棘陽為棗陽,升蔡陽屬舂陵郡。唐為棗陽,屬襄州。宋為棗陽,屬隨州。宋南渡後,升為軍。元為棗陽縣,屬襄陽路。明屬襄陽府。

皇清因之。

穀城縣

在府城西北一百四十里。《禹貢》荊州之地,在周為穀。《春秋》穀屬魯。西漢為筑陽,以在筑水之陽,故名,屬南陽郡。武帝置十三部刺史,隸荊州刺史部。莽改宜禾。東漢為陰,為筑陽侯國,仍屬南陽刺史部。西晉為陰筑陽,屬順陽郡。隋為穀城縣,屬襄陽郡。唐為穀城縣,屬襄州。宋為穀城縣,屬襄陽府。元、明仍舊。

皇清因之。

光化縣

在府城西北一百八十里。《禹貢》豫州之域。周亦穀地。春秋為陰,分自於穀。秦為陰,屬南陽郡。西漢為酇侯國,屬南陽郡。武帝時,置十三部刺史,隸荊州刺史部。莽更南庚。東漢復舊。西晉屬順陽。隋為光化縣,屬漢東郡。唐為光化縣,屬隨州。宋升為光化軍,領乾德。熙寧後,乾德為光化縣,屬襄陽府。元祐復為軍,領乾德。元復為光化縣,屬襄陽路。明屬襄陽府。

皇清因之。

均州

在府城西北三百九十里。《禹貢》雍、豫二州之域。春秋為麋,屬楚。秦為武當縣,屬南陽郡。漢初因之。武帝置十三部刺史,隸荊州刺史部。東漢末,改三國,屬南鄉郡。西晉屬義陽郡。隋為武當、均陽,屬淅陽郡。唐改為均州,又析為武當縣領之。宋為武當軍。元為均州,武當屬襄陽路。明省武當入均州,屬襄陽府,領鄖縣。成化間、設鄖陽府。割縣屬之

皇清因之。

襄陽府疆域考        府志

襄陽府疆域圖

襄陽府疆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