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1 (1700-1725).djvu/4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魏司馬懿論「水陸之衝,禦寇要地。」

晉《庾亮論》:「北接宛許,南阻漢水,其險足固,其土足食。」

庾翼《疏》:「襄陽荊楚之間,西接益、梁,與關隴咫尺;北去河洛,不盈千里。土沃田良,方城險峻,水陸流通,轉運無滯,進可以盪秦、趙,退可以保上流。」 《趙善俊告詞》,獨雄漢上。

宋汪澈論:「上流門戶,北通汝洛,西帶秦蜀,南遮湖廣,東瞰吳越。欲退守江左則襄陽不如建業,欲進圖中原則建業不如襄陽,欲禦強寇則建業、襄陽為左右臂也。」

《襄陽重地》,為荊楚之門戶。

林氏說:「襄陽」 ,鄢地;自江陵而圖北方,必經襄陽。襄陽,楚之北津也。

《岳飛論》:「襄陽為荊南巨鎮,江漢上游,右控巴蜀,左聯吳越,南通五嶺,北走上都,寇賊雖平,襟帶尤切。」

李綱疏:「淮甸荊襄,東南屏蔽。六朝能保守江左,以強兵巨鎮盡在淮南、荊、襄。今當於淮南東、西及荊、襄置三大帥,屯重兵以臨之,以揚、盧、襄陽為帥府,分遣偏帥進守支郡,北築城壘,如開新邊。淮東以江東路財用,淮西以江西財用,荊襄以湖北財用給之。徐議屯田,使自贍養,假以歲月,籓籬成矣。」

李定公《論天下形勢》,「關中為上,襄、鄧次之,建康又次之。」

陸九淵論「襄陽為荊門之北援,南捍江陵,東護隨郢,西當光化、彝陵之衝。荊門固則四鄰有所恃,否則有背脅腹心之虞。由唐之湖陽以趨山,則其涉漢之處已在荊門之脅;由鄧之鄧城以涉漢,則其趨山之處已在荊門之腹。自此之外,間道之可馳,漢津之可涉,坡陀不能以限馬,灘瀨不能以濡軌者,所在尚多。自」 我出奇制勝,邀敵兵之腹脅者,亦正在此。

襄陽府星野考        府志

府總

《春秋緯》:「自大別以東,至雷澤、九江、荊州,屬衡星。」 《春秋元命苞》:「軫星散為荊州。」

《廣雅》:「荊屬衡星。」

《史記》:「翼軫荊州。」

《星經》玉衡:星主荊州,常以五卯日候之,乙卯為南陽,己卯為零陵,辛卯為桂陽,癸卯為長沙,丁卯為武陵。又言:翼二十二星,凡十九度。軫四星,凡十七度。蔡邕《月令章句》云:「起張十二度至軫六度為荊州。」 費直說《周易》云:「起張十三度。」 魏陳卓郡國躔次,自張十七度至軫十一度為鶉尾,於辰在巳,楚之分野,屬荊州。

《晉書》,翼軫楚荊州、南陽入翼六度。南郡入翼十度。

按:荊楚雖屬衡、張、翼軫,然南陽入翼六度,而均州、光化、穀城、棗陽則古南陽也。南郡入翼十度,而襄陽、宜城、南漳則古南郡也。然則襄陽一郡,屬翼分為多。

襄陽府山川考一       府志

本府。襄陽縣附郭。

峴山 在縣南七里,高五百步,東臨漢水,有漢武帝塚、晉羊祜碑及祠。按祜鎮襄陽,嘗與從事鄒湛登此山,垂泣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哲登此遠望者多矣,皆湮沒無聞。」 湛對曰:「公德冠四海,道嗣前哲,令聞令望,當與此山俱傳。」 及祜沒,襄人感其德,立祠刻碑其上,過者見之,莫不流涕。杜預名其碑為《墮淚碑》云:

虎頭山 在縣西南三里。元阿木嘗駐馬此山,指漢東白河口曰:「若築壘於此,襄陽糧道可絕矣。」 後遂築鹿門、新城等堡。

龜山 在縣西南五里。上建真武廟,廟中有礤石,襄人率以三月三日臥其上,謂免災患。山麓有先主亭。

楚山 在縣西南八里。昔秦與齊、韓、魏攻楚,登此山以望楚,故又名望楚山。南有「楚岩」 二大字,河陽趙清老刻。或云又名馬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