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十一都原額堰四口 ,新增堰三口。
老十二都原額堰六口 ,新增壋一口。老十三都原額壋四口 ,新增堰九口。棗陽縣:
馬陂里陂八口 塘六口。
壋十二口 ,湖一口,堰四十九口 ,新增堰二口。
崔槁里陂四口 ,壋三口,堰五十一口 ,新增堰二口。
霸山里壋一口 ,堰六十五口,白露里陂三口 ,壋一口,塘七口。
堰十六口 ,新增堰二口。
車橋里塘二口 ,壋九口,堰五十六口 ,新增堰二口。
縣坊里塘二十八口
堰二十四口 ,新增堰七口。
穀城縣
縣市都陂壋溝溪堰一十口,洛陽都原額陂塘四十口 ,新增塘堰一口,柴店都原額陂塘溝溪四十口 ,新增堰九口,沅漕下都陂堰一十五口。
白沙都陂塘二十口
涓口都原額陂塘溝溪堰三十口 ,新增陂堰一口。
末清都陂塘三十口
乾㲼都「原額陂塘溝溪堰一十五口,張村都原額陂塘三十八口 ,新增堰一口。潭口都原額陂塘溝堰三十口 ,新增塘三口。南川都原額陂塘溝堰二十四口 ,新增塘三口。」
後川都陂塘溝堰二十六口。
石井都陂塘一十九口
永安都陂塘溝溪堰三十九口。
光化縣
蒿堰社壋堰五十口 ,窯屋社壋一十一口,在坊社壋一十一口 ,楊林社壋一十四口。《均州》
善安里塘一口 ,「在城民里堰一口,在城軍里堰一口 ,茯苓民里堰一口,茯苓軍里堰一口 ,芝河民里堰一口,芝河軍里堰一口 ,土橋里堰一口。」
浪河里堰一口
襄陽府城池考 府志
本府。〈襄陽縣附郭。〉
襄陽府城 :磚城一座,在漢南,與樊城市對。前代創制無考。晉羊祜、杜預、朱序,宋呂文煥所守,皆此城也。明初,衛國公鄧愈因舊址而新之。大北圈門繞東北角環接,週二千二百二十一丈七尺。一十二里一百三步二尺,高二丈五尺,上闊一丈五尺,下倍之。垛頭四千二百一十,窩鋪七十六門,曰東,曰南、曰西、曰大北、曰小,北曰東長,俱有月城六門,角樓各一座。南門樓,成化間都督王信重建。東南、西、南、東北各設角樓一座,花樓十座。東、西、大、北、東、長門樓四座。弘治副使毛憲重建。知府萬振孫以門名不雅,易東曰「陽春」 ,南曰「文昌」 ,西曰「西成」 ,大北曰拱辰,小北曰「臨漢」 ,東長曰「震華」 焉。城北以漢江為濠,計四百丈,東、西南三濠,通計二千一百一十二丈三尺,闊二十九丈,深二丈五尺。正德丙子夏,漢水大溢,破城三十餘丈,居民洶洶。副使聶賢督眾湮塞,捐俸措置,取石仙人洞,縱橫甃砌,精堅逾舊。檄照磨徐矩,自大北門起至長門,修砌泊岸二百八十丈,高二丈,又築子堤於江幫護之。闊八尺,高五尺,襄人呼為「聶公堤。」 嘉靖間,漢水屢溢,自檀溪瀼入城濠,水勢迅駛,無所障洩。門外居民每至春夏輒懷驚懼。副使徐學謨檄知府陳洙、同知高持,度東西南門外去城二里許土門處,築子堤,週迴以防之,於是居民始安矣。崇禎辛巳春,獻賊寇襄平城,城樓窩鋪俱燬,止存南城上關帝廟一,東南城上仲宣樓一。都御史袁繼咸親督本鎮兩標兵丁修砌,週城垛頭如舊,不動一民。都御史王永祚重建六城大樓,暨西南城上獅子樓。工甫畢,壬午冬又被闖賊殘燬。今
皇清順治乙酉夏,都御史徐起元檄同知賈若愚自
小北門城上,西至南城各險要處,用磚石修砌「禦敵砲臺二十九座。」 戊子後,都御史趙兆麟檄副使蘇宗貴,重修「西城大樓一座」 ,檄知府冀如錫重建南城大樓一座,檄同知涂騰茂、張仲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