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2 (1700-1725).djvu/5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大浪山 在州西北七十里,疊峰若層浪然。藥山 在州西八十里。俗傳張子房採藥於此。天橋山 在州西南一百六十里。下有娥皇洞,洞中有泉,左有石牆遺址。

銅管山 在州西南三十里。相傳昔鑄銅於此。山下遺有銅管,大半沒土中。又似鐵石,至今尚存。

驢泉山 ,在州北九十里。有池不涸,泉甘,牛馬經過,貪其甘不去。

寨子山 ,去娥皇洞不遠,一名「載紫山」 ,又名「太陽山。」

倒捲山 ,在州南一百三十里。上隆而下銳,如捲簾然。

望湖山 ,在州西一百五十里。

石婆山 在州北一百四十里。山腰挺生一石,似老婦形,坐向南,俗稱「石婆。」 山腰南又一石,似老翁形,南向,轉頭北顧,俗稱「石翁。」

十九山 ,在州西南九十里。其山綿亙十九里,故名。

卓劍山 在州南三十里。巉然插天如卓劍。迴龍山 在州西一百六十里,山頭回轉似龍。黃鸝山 在州西南一百里,鸝皆集此作巢。馬鞍山 在州西一百里。形似馬鞍,故名。溳山 在州南七十里。其地山川俱為溳,又以名其鄉焉。

落石山 在州南一百里。俗云「洪山祖師帶犬遊此」 ,犬立石上,石斷墮山下,至今溝中石上有犬跡。

聚石山 在州南一百里。俗傳昔人聚石於此以為寨,故名。

獨宗山 在州西南十里。相傳此山居眾山之尊,故名。

青林山 在州南一百里。傳云:「山木蔚然青翠,故名。」 頂有古寨。元末兵亂,鄉人置柵禦賊,保眾於此。

君子山 在州南七十里。民俗忠厚,故名。府君山 ,在州南七十里。相傳昔有府君居此,故名。

太平山 在州內,或名「胎簪」 ,最峻,東北諸山皆宗之。淮水出其下,北流於桐柏,是也。

四龍山 、界牌山 ,俱北接唐縣。

水南山 在州南

龍井山 在州南七十里。

界山 在州西二百里。明嘉靖間,尚書顧璘常秉火行十數里,石壁云:「西南可行,東北勿往。」 遂返。

五水山 ,在州東北一百八十里。

梁皇山 在州西北百里。昔梁、皇二隱士居此。塔兒山 ,厲山之旁支。

烏山 在州東三十里

善光山 隋帝女仙城氏修靜於此。

鴨兒山 在州東南十里。

七尖山 ,在州北一百七十里。七尖並聳,下有黃龍潭。天旱人每取水於此,降雨如響。明大休禪師、菩提禪師之道場也。

快活嶺 在州北一百二十里。相傳昔有仙人宿此山,愛其潔淨無蚊蟻,得快活一宿,故名。走馬嶺 在州北四十里。俗傳關公乘馬至此,騎踏石上,有跡尚存,故名。上有關帝廟。

太平嶺 ,在州北一百八十里。上有太平寺,因子房修行於此,立像以祀。

關子嶺 頂上有關帝廟,與桐柏縣鄰界。夾牛嶺 ,在州南一百里,嶺內一石關,兩旁皆峭壁,昔仙人牽牛經此,尚有遺跡。

金雞嶺 在州南八十里。俗傳昔有金雞鳴此,故名。

金線嶺 在州南七十里,有小徑通頂上,土色皆黃,遠望如金。

狗跡嶺 在州南七十里。傳云「洪山祖師經此嶺,偶睡道傍,不知野燒將至,所帶犬入港,冒水滅火,狗跡尚存。」

白水崖 在州北三百里,絕高險,崖上有飛瀑,白色如懸練。

月兒崖 ,在田王寨前。一孔如月,尚有銅鑼弦,不知何代所懸,其高百丈,人跡莫到。

觀音崖 在州北一百三十里。山頂有泉,從石澗西壁流下,號「聖水。」 旱時鄉人誠禱輒雨。又山腰有石洞,南為洞口,東西北皆石壁。洞中有寺宇三間,號「崖庵。」

龍鬥崖 在大洪,一名太湖。白龍池水瀦而為湖。昔有二龍鬥於其南,山崩而湖落其下,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