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2 (1700-1725).djvu/5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羊馬湖 在縣東南二十里。

蒲湖 俗名「野豬湖」 ,在縣東四十里。

五里港 :在縣北五里。

竹子港 :在縣東五十里。

沙港 、上沙港 ,俱在縣西北。

丘址港 在縣西北六十里。內有小泉,冬溫。程子港 在縣東五里。二程寓處。

《哭竹港 》:即孟宗《哭竹》處。

龍宮潭 :在縣東十里。即西河。

太公潭 在縣北二百里,石台上有跡。

白龍潭 水入漢

白龍宮潭 在縣東十里。舊傳龍窟在此,雩之輒應。鄉人立廟祀之。

龍漢溪 :在縣東南五十里。

卓家溪 在縣北百二十里。

磨陂泉 在縣東北八十里。按《一統志》:「其泉湧出,灌田千頃。」

「老龍泉 」 在縣青山。

天磨池 河中有大石,高數丈如磨。

五眼井 在縣南

隨州

厲山 在州北百八十里。《祭法》云:「厲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農,能殖百穀。」 註云:「厲山,炎帝神農也。」 《西漢志》:「隨故厲國。」 皇甫謐云:「厲山,今隨之厲鄉。」 《荊州記》:「山有三穴,云是神農所生,即此為社,歲祀之。」

歷山 在州北六十里。山腰荒田數小坵,相傳舜昔耕於此。頂有古祠,稱舜王祠。又傳舜將荊枝反屈繫牛,至今其山所生荊柴叢中,間有一二枝條反屈,梢末向下,別山則無。《括地志》云:「歷山不一名,自山東至吳坡,凡十一名。」

現光山 在州南八十里。吳師入鄂,楚昭王避此。相傳有雲罩其上,光現如山。

大洪山 在州南一百八十里,乃慈忍盧尊者道場。四面陡險,頂有大湖。湖旁有龍鬥崖,有「明聖水」 、硫黃池、佛兒嶺、仙女洞、鶴子山、斷足崖。宋靖康間,避寇者依之。

隨城山 在州城南七里。列嶂如帶,峰巒特起。三爪山 ,在隨城山南。按《一統志》有三阜如爪。大猿山 在州西南,一名大狐。《南都賦》「天封大狐」 即此。《一統志》作「天封大猿。」

田黃山 在州北一十五里。昔田、黃二隱士居此,故名。

栲栳山 在州西北一百五十里,頂有栲栳寺,傳云「魯班所造。」 有石龕供魯班像,有石匣在地中稍深,魯班器具藏於下。

橫嶺山 在州西北七十里。昔魏大統間,改戟城郡曰橫山縣。隋廢橫山縣入安貴,即此。耙山 在州西北百里。俗傳舜耕田,置耙於此。赤石山 在州北三十里。山石皆赤色。唐天寶間改名曰「赫石。」

三鐘山 在州東北五十里,有三阜,狀如覆鐘。大義山 ,在州東北五十里。居民貧富自相取足,有義風。

鸚鵡山 在州東北一百三十里。形如鸚鵡。龍鬥山 在州東四十里。首尾相連,似龍。雷公山 在州北四十里。頂左有泉一泓,號白龍池。右泉一泓號黑龍池。山腰有洞,俗傳雷公躲於此,又名「雷公躲。」

田上山 在州北一百七十里,山下有水。田下山 在州北一百七十里。頂上有田,出泉灌溉。

碁盤山 在州北一百二十里。其山孤獨,在神農洞左。頂圓,有古垣址。傳云「神農下碁於此」 ,遺子於土,或圓或方,人常拾得,故名。

龍居山 在州西南。隋文帝微時居此。

石女山 在州東北八十里,有石狀如女子。兩尖山 ,在州北四十里,兩峰並聳。

松蓋山 在州西北九十里,多大松,望如蓋。風山 在州北一百八十里,頂上風響輒雨。香爐山 在州北一百八十里,以形似名。曠山 在州北一百八十里,一名「晃山。」 山下有延福禪院。

歪腦山 在州北一百八十里,頂斜側,俗傳洪山祖師以足踏斜,至今山有石盤,上留巨人跡。田王寨山 在州北一百八十里,古避難處,石垣尚存。

仙人山 在州西北一百四十里,遠望如仙掌。犁山 ,在州東北六十里。俗傳舜耕過此,尚有犁跡。

鳳凰山 在州西北一百四十里,形似鳳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