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2 (1700-1725).djvu/5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以灌溉。池南數丈,復有沸泉自土中出,其形袤長,其熱稍減。二池皆可以愈沉痾寒疾及瘡癬,但熱不可浴。鄉人言:「二池產墨鯽及蛙,以他處魚蛙投之即爛熟。」 居人於下池南甃石為坎者二,引水灌入,設竅以便窒泄。覆瓦為屋,分男女二池,往浴者於此入浴焉。南出之水,南流為湯池港。

白家港 :在治東十里。

二龍港 、四龍港 、五龍港 ,俱在縣西南五十里。水出京山縣林泉山,經梅花嶺、盤石寺諸泉之水皆來此匯焉。

蕭家港 在縣東北五里。

古城港 繞城東南流,折而西至太平橋。落陂堰 在縣西南十五里。

浮勝堰 在縣朱兆村

農陂堰 在縣北一里

官堰 在縣西五里

鴈趾坡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

白陽陂 在縣北五里

七口塘 在縣南十五里。

鐵牛壩 在縣西二里

石瀼壋 其水東南流入縣境。喻家河堤 在縣南十五里,計一百二十八丈。隔蒲潭堤 在縣東三十里,計六十八丈。長江埠堤 在縣東南五十里,計三百三十三丈三尺三寸。以上三堤,每被衝決。

皇清康熙二十三年,知縣齊國政植柳樁於隄,以防

水患

八埠口 在縣南五十里。逶迤湖澤之間,達於漢,俗名「北埠口。」

玉女泉 在縣西五十里。《一統志》:「其泉熱沸,野老相傳,玉女煉丹之地。」

白龍泉 在縣東二十五里。

三眼井 在縣治西

孝感縣

牛跡山 ,在縣北四十里,石上有青牛跡。教子山 ,舊作「敖子」 ,在九子墩旁。

牢城山 ,在縣北百八十里。上有馬踏石。大悟山 ,距縣百二十里。

上界山 ,上有平壤,可畊高二百餘丈,周圍四十里,靈濟禪師悟道於此。亦距縣百二十里。金牛山 ,一名金壁山,在鳳凰山旁。

五峰山 :距縣二百二十里。五峰特起並秀。黃巖山 :在五峰旁。

龍泉山 :距縣二百三十里。

兜鍪山 ,距縣二百五十里。申陽之水經焉。「望府山 」 ,距縣百二十里。

小悟山 :在大悟、上界二山之前。

「殷家山 」 在小悟山之前。

遊風山 :距縣百五十里。

觀音山 :在遊風山南。

大山 :距縣百七十里。

馬家山 、陡山 俱在縣東六十里。

磊山 、兔城山 、豹子山 ,在縣北一百八十里。

牛頭山 、清風山 、蓋頂山 、俱在縣北百二十里。

四方山 ,在縣東北八十里。

老虎崖 ,在縣北一百八十里。

觀音崖 在縣東北百二十里。

獅子崖 、磨刀崖 俱在縣東北百一十里。白湯嶺 、黃茅嶺 俱在縣東北八十里,仙姑洞 在縣東北百二十里。

九子墩 在縣北七十里。

淪河 在縣。即溳水支流,逕雲夢,入埠口。馬溪河 ,在縣東南三十里。

瀖河 在縣。其源出白兆山,繞雲夢入溳。西河 ,在縣小河上,通澴河,入於漢。

小溪河 ,在縣北百二十里。

澴河 在縣北五十里。按《一統志》源出應山縣雞頭山,以環遶山谷,故名。唐置澴州及澴陽縣,取此。今為環鎮河。

後湖 ,在縣西北五十步。今縣西城蓋塹湖而築者。城築於汪公,故城內有汪公池。

白陂湖 在縣東

汪泉湖 在縣西,設河泊所。

董家湖 在縣東五里。又東為天門陂,相傳織女仙升天處。

七里湖 在縣西十里

朱思湖 在縣西

白水湖 在縣西北三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