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2 (1700-1725).djvu/5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卷目錄

 德安府部彙考三

  德安府城池考

  德安府關梁考

  德安府封建考

  德安府公署考

職方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卷

德安府部彙考三

德安府城池考        府志

本府。安陸縣附郭。

德安府城 ,明洪武二年,守禦千戶王興修築。十二年,千戶湯聰闢廣之。鄖山,東、來二澗,夾流而盡於溳水。城據其間,三面水遶如玦,惟北城高阜,無濠池。城周一千一百八十六丈五尺,計六里三百十三步。東南高二丈四尺,西北減二尺,為門四,上建重樓。成化中,樓圮,千戶趙威重修。又遶城為濠,深一丈三尺。東南闊十丈一尺,西北半之。城西南隅架濠,而衢舊有梁,西隅潦水為患,浸及壩堤。千戶趙威甃石長七丈,闊三丈有奇,千戶張能再增之。嗣後民居鱗集,土解水齧,復隍可慮。正德十四年,知府馬龠復民侵地為橋,始獲安瀾。同知王瑞之闢內外馬路。嘉靖二十六年,知府李逢皋扁其門東曰「通江」 ,南曰拱漢,西曰道漢,北曰拱淮。三十一年,水溢,民居且為城患。知府徐貢元築堤百里許,稱「徐公堤」 焉。三十四年,知府陳甘雨築北門月城。城周二十六丈,崇丈有六尺,雉堞四十,左右為門。四十五年,巡撫徐南金增垣如其高,勢亦壯固。天啟中,知府李行志再修城樓,改顏其額。東曰「三臺具瞻」 ,南曰「鳳凰《呈祥》」 ,西曰《君子垂芳》,北曰「石柱擎天。」 崇禎中,巡道趙振業各城加崇三尺,並二堞為一,又增建敵樓。蓋登陴遠望之助也。

皇清康熙元年,東西城樓俱委風雨,知府高翱更新。

之。二年,水潦,南北城頹,北樓亦圮。知府高翱修葺,崇墉如舊。四年,南樓亦圮,安陸縣令高聯捷鳩工更新。二十一年,知府傅鶴祥見西樓頹朽,創新之,題曰「太白樓。」 數月間,居民弗戒,火燄樓災。二十二年,西北城圮於水,知府傅鶴祥甃石為腳,置閘以司蓄洩。自是城安磐石,水不為患。二十四年,知府傅鶴祥復捐資重建西樓,巍峨丹堊,視昔有加,屹然有金湯之固。是年東城亦圮,知縣劉世英捐修。

外州縣

雲夢縣城 舊無城,明成化七年,知縣鍾弼築土為垣,長五里,高一丈五尺。正德八年,知縣孫復置北門樓。嘉靖二十四年,知縣郭貴德置東、西、南三樓:東曰「朝陽」 ,南曰「迎薰」 ,西曰「觀成」 ,北曰「拱極。」 後知縣王廷佐繼修,加高覆簣為垣。萬曆二年,知縣陸勳奉檄修磚城,周五百七十丈有奇,高二丈二尺,雉堞九百九十有七。承平日久,邑濠盡淤,居民築室於上,據為己業。崇禎七年,知縣蔡宗虞搜括原址,鑿濬如舊。九年,寇圍七晝夜,恃以無恐。

皇清順治七年,知縣吳宗孟重修四門,置小亭其上。

《補修四城》,整砌礱密。

應城縣城 舊無城,明成化中,知縣汪清築土為垣,周五里有奇,廣七百四十丈,袤四百五十丈。濠環之,為門六,曰「懷仁、輔義、立禮、小南、秉智」 、「小北。」 池二:一自東而西入西河,一自古城港迄懷仁而東入漁子港。正德五年,知縣王亨拓垣東出二十八丈,西濱河縮入五十丈,南出三丈,北出四十五丈,周千二百九十丈。嘉靖十三年,知縣李調元改題六門,城基仍舊。二十一年,知縣盧湘甃門建樓。三十六年,知縣吳哲始甃以磚,周八百七十一丈,崇二丈,址廣三丈有奇,雉堞千有七百四十八更門扁曰「東會、崇興、望京、臨武、平政、文明。」 萬曆七年,知縣李學詩增甃城五尺。九年,撤而新之,視舊加五尺。崇禎九年,賊首張獻忠攻城,知縣張紹登守禦七日,力竭城陷,復為隍。次年五月,遊擊馮再榮奉檄修城,雉堞復完,再建城樓。又次年,知縣李同春草創官舍,漸次修葺。

皇清二十三年,知縣王化洽以城陴崩卸,不便巡行。

築,寬丈餘,下腳倍之。二十四年,巡道祖澤深、知府傅鶴祥、協鎮尤三省、知縣齊國政見樓堞頹廢過多,南門閉塞,各捐貲俸修建完整,洞開南門,以啟「阜財崇文」 之治。更添設窩鋪,鳴金傳籌,巡邏絡繹,一方保障,儼如細柳營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