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2 (1700-1725).djvu/6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孝感縣城 舊無城。明正德七年,流賊起,知縣王賢築土為垣,周千二百丈,崇二丈,廣一丈五尺。九年,知縣翁素繼之,為門四,各建樓。嘉靖十九年,水漲城圮,知縣汪克思以城西有湖,築堤障之。二十一年,知縣鄔志皋新闢小東門。三十年,盜起,知縣龍興重築土為垣,周五里。三十九年,復圮於水。隆慶六年,知縣劉琨重建城樓,甃以石。萬曆元年,知縣易元始奉檄修磚城。二年工始竣。明季邑潰垣圮。

皇清順治十六年,知縣張擢士鳩工庀材,三月城盡。

甃,為門六:大東曰「朝陽」 ,小東曰「復旦」 ,南曰「時薰」 ,西曰「迎祥」 ,北曰「拱宸。」 惟文昌門在學宮前,舊無樓,形家言不宜樓也。

隨州城 ,「舊土城。明洪武元年,守禦鎮撫李富等始城之。以南畔湫下徙而北者半,悉甃之。周六百二十五丈,計三里一百七十步,高二丈五尺。南西北三門各建樓。南樓右增鐘樓,為敵舍二十三,為女牆九百五十。弘治十三年,知州李克嗣設《關外》門四,各建樓。沿關築堤,周四里,濠遶城周七百丈五尺,深一丈。」 正德中,百戶張瑄、朱元、判官孫益開鑿西北復為堤五十七丈,西建橋。嘉靖二十五年,僉事鄭汝舟闢南北二門,復侵地為橋,甃以石。知州朱天秩更闢三濠,始就故道。嘉靖三十七年,知州孫銳加砌以石。郭外又作甎城,高丈餘,周十里,樓六座,以防水備盜。

應山縣城 舊無城,惟有四關門、東北二門。明正德九年,知縣譚一鳳增修。嘉靖九年,知縣王尚用築土為垣,採石陶甎訖繼知縣王朝璲成之,既而盡圮。

皇清順治初,知縣蔣永修克集厥成,乃復其舊。南北

三里,東西二里,周六百九十九丈,崇二丈,址廣二丈二分,雉堞千有六十八。為門四:東曰「環秀」 ,南曰「聚奎」 ,西曰「寶成」 ,北曰「拱宸。」 門各建樓。遶城為濠,半臨汶水。由西逕而東,匯為深淵。西引二橋以通行旅,東建橋閘以司蓄洩。

德安府關梁考     府縣志合載

本府。安陸縣附郭。

諸葛寨關 在府城東。蜀武侯築。

通濟橋 在府治西一里。知府周鐸建。

金堤橋 在府西郊。康熙三年,知府高翱建。朝京橋 在府北三里。

周文橋 在府西三里。善人李成龍建。

三板橋 在府東五里

五里橋 在府西北

蒿橋 在府西五里

七里橋 有三:「一西南應城路,一治南雲夢路,一治西京山路。」

段家橋 在府東八里

缽盂橋 在府東十五里。

方家橋 在府東十八里。

河壩橋 在府西南十八里。

下紫石橋 在府東十八里。邑人董林建,後損。夏添明募眾補葺之。

中紫石橋 在府東二十里。

萬安鋪橋 在府東三十八里。

永安橋 在府東三十里。

雲夢橋 在府城南

孝感橋 在府城西五里。

城岡橋 二座在府東二十五里「關聖祠」 前。沈會霖建。

中安橋 在府東二十五里半。

倪橋 在府東北二十五里。

好石橋 在府南二十五里。

文家橋 在府西北二十八里。

成先橋 在府東三十里。

蘇陂橋 在府西南二十五里。

陸陂橋 在府西南三十里。

金龍橋 在府東三十五里。

袁家橋 在府東北三十里。

大花店橋 在府北三十里。

三陂港橋 在府西北三十里。今圮。

普安橋 在府東三十五里。

西紫石橋 在府西三十五里。善人張燦宇建,熊應元《記》。

上紫石橋 在府東北四十里。

接官廳橋 在府北四十五里。

觀音橋 在府西十五里。

土橋 在府東北五十里。

太平橋 、金雞橋 俱在府西五十里。

府河渡 在府西。一渡在馬頭,一渡在金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