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2 (1700-1725).djvu/9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考證

銅,不知何代物也。洞門高七尺許,中如堂,其高盈丈。堂旁有小洞數處,堂後洞窟四重,石磴高低。秉燭入,旁垂石鍾乳如注。相傳有二人秉燭入,行約二十餘里,忽睹天日,溪水阻之,深不可渡。有斷石橋,隔溪茅屋駢列,花木蕃盛。溪邊一女汲水,遙語二人曰:「此非塵世也,渡此不復返矣。」 二人遂歸。

塔兒潭 有山臨潭滸,上存小石塔七級,宋時所建。

太公潭 ,世傳子牙釣魚處。

《哭竹港 》:相傳孟宗哭竹處。

擂鼓臺 在縣黃峴關下。

三軍臺 在縣東六里

五靈臺 ,在邑東南三十里。

會水臺 在小河溪西北五里。峭壁嶙峋,西南如蓮花六出。其上舊有寺,明季鄉人避兵者築砦自保。

仙子池 、升仙臺 俱在縣董家湖,昔織女升仙處。

程子讀書堂 在縣東五里。宋慶曆間,二程子讀書於此。

堯夫亭 在九崚山。宋范純仁,字堯夫,倅安州,嘗餞客於此,後人因建此亭。

東坡亭 在縣東五十里。東坡謪黃州憩此,後有「五年一夢南司州」 之句。今亭廢址尚存。歲豐樓 在橫樂鄉,距縣東北七十里,周里河之右。

小隱菴 相傳元白察罕隱居此處,面臨磨陂塘。圮廢,知縣劉崑復建,尋廢,惟石巋然獨存。今考察罕在石人山,而此乃其弟朵羅臺隱處隨州。

楚子城 在州城東三十里,故光化縣之北。《春秋》「桓公八年,楚子會諸侯於沈鹿黃,不會,使薳章讓黃。楚子伐隨,軍於漢、淮之間,因築城以逼隨,故號楚子城。」

平林城 ,在州城東北八十里。漢王莽末,關東平林人陳牧、廖堪起兵,號「平林軍,城」 於此。梁為縣。隋屬隨州。

神農洞 ,在州東北一百二十里。山有二穴,是神農生處,故名。

九井 在厲山,山有兩重塹,中有九井。相傳神農既育,九井自穿,汲一井則眾井皆動。

舜子井 在治東南舜子巷,又名義井,有秦時斷碑,字漫滅,惟存「五大夫」 三字。後移於漢東樓下。宋許覺之詩:「一千三百餘年外,萬古銷磨不可尋。舜子井泉誰記古,隨人閭巷祇如今。隸書字雜科蟲體,氏爵名存礫石陰。登覽時來醒醉眼,也勝他物在園林。」

娥皇洞 ,在洪山之西北。相傳,舜之二妃《英皇》居於此。其洞洪敞幽深,莫窮其底。中有玉皇閣,石龕天生,用梯始得上。更有石觀音、石蓮花自然不假人力。八洞中橫潭水皆綠。

驌驦陂 在隨州城北,唐城白雲鄉。《左傳》:「唐成公有兩驌驦馬。」 今唐城鎮有驌驦橋,并石刻三字猶存。唐胡曾詩:「行行西至一荒陂,因笑唐公不見機。莫惜驌驦輸令尹,漢東宮闕早時歸。」 魯城河 在州北一百一十里。昔魯王過此,愛山水幽聚,築城以休夏。至今城址四門尚存。浮纓河 在州西一里。昔劉太保領兵渡此,落纓於水,故名。

烏龍港 ,宋太祖微時,依董宗本而居。本子遵誨謂父曰:「城上恆有紫氣如蓋。復夢登高臺,遇黑蛇長百尺,既化龍飛東北而去。」 及太祖辭宗本行後,自是紫雲散矣。烏龍港,即太祖之居處,在隨州城內北關,因化龍之說,故名。

夜光池 ,昔隨侯行於外,見群牧擊一蛇,傷及血,宛轉沙中,侯憐之,救入水中而去。後蛇銜徑寸珠於堂,吐地曰:「我龍王子,向戲草中受傷,群牧感君活命,將珠報德。」 侯得珠,進楚王,王置殿上,夜光如晝。此池以活蛇,故因名夜光焉。白龍池 在山南。宋鄭獬嘗病傷寒,忽夢化為龍,浴於池中,聞池上人呼曰:「白龍翁來。」 因名。不時旱禱,俱有應。又應城縣五家山亦有白龍池。應山縣大龜山亦有黑龍池。

隋文帝宅 在龍居山,文帝微時居此。

犬塚 在州東一百八十里。昔王莽追光武甚急,忽一犬引光武入土窖,犬乃拋土,封其上,力盡而斃。光武得脫以告,農夫憐之,瘞焉,故名隋侯臺 ,在州城北八里。舊《志》:「隋侯放彈之所。」 讀書臺 ,在州治東,晉張衡讀書處。

白雲樓 在州治西。宋邢居寔《賦》:「洞庭之北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