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3 (1700-1725).djvu/3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一百七十五卷目錄

 黃州府部彙考三

  黃州府山川考三水利附

  黃州府城池考

職方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五卷

黃州府部彙考三

黃州府山川考三    府縣志合載

廣濟縣

獨山 在縣東南三里許。眾山環擁,而一峰孤迥若髻。寇亂,居民倚為石壘近萬人,防守最嚴。賊騎馳山下,山砦稱「能堅持者,獨山為最。」 癸未,諸砦潰,獨砦誘降,始解。

靈山 在縣東。「慧日」 、「白雲」 ,雙巒疊起。東有馬祖寺,唐時道一遊至此。今青苔白石,宛有錫缽間設繩坐疏班之意,石上足蹟宛然。旁有掛雪溪,上有眺遠臺,下有臥雲橋,又有多羅庵。而鷲嶺、諦信、白雲諸庵環列山半。由山而下,又有浮渡石在焉。

橫岡山 在邑東北二十五里。勢接東衝,西聯層峰、赤寨諸山,連岡翠擁,綿亙桀豎,若攢圖霄上。崖立峭拔,壁岸無階。左側有捨身喦石竇多魚,雌雄四趾,頂有真武殿。旁郡數千里咸來瞻拜。仄行喦阿,探魚石竇,中占熊蛇。東有桃樹嶺,胡八叟讀書處,在萬山幽鬱中。虯松鹿石,今榛莽矣。

多雲山 ,在縣南二十里。他山無,惟此山晨起多雲氣。

白石山 ,在縣北二里。多石,望之磊磊若瓊,故以「堆瓊」 為縣景最勝。

觀山 在縣西

五峰山 在治東三十里。自荊竹河南上,卓木高千仞。緣嶺行陡壁上,視其溪,隱見石底,如黑雲萬疊,水噴高丈餘,響雜山上,人語不聞,中有水碓碾具。下望前嶂,梯田百坵,如石鯨鱗甲,卓木麓,去五峰半里而近,上五峰石磴,便苦躋攀。行二三里,過大石上,可坐千人,高八九丈,俗呼「雞婆石。」 至頭陀寺三門外,林莽深密,轉穿小谷,過「萬竹嶺」 ,達禪院。山產梵光石,如水晶色,峰巒秀絕。

層峰山 在縣北十餘里。峰自橫岡綿亙至此,特聳秀,出諸峰上。列嶂分脈,為縣來脈之祖。旁有青著寺,為余玠讀書處。寺左有塔,圮廢有增,從荊榛中得數石,上鐫「元祐四年造。」 邑人張北溟重建剎,延僧居之。西數里為赤砦,亦有小剎,舊為里人避兵處。

雨山 ,在縣西南十五里。

大聖山 邑東南。有靈湫,《廣輿記》云:「飛瀑奇絕,有費龍君廟。」

四望山 ,在縣西南二十里。上有寺,寺外有大石三,植立如門,故又呼「石門」 焉。

石港山 側有龍窟,興雲致雨。里人望其氣即應。

大闔山 :一名峇嶁。在邑東二十五里。橫兩山間,有五峰嶙峋,翠屏萬含,圌《蜜嶛巢》。中峰萬含,則胡篤生別業也。

余公山 在縣東二十里,俗稱「蜈蚣者謬山」 ,以余公玠墓得名。

安樂山 在縣東十里

大符山 在縣東四十里。舊有庵曰「朝陽」 ,即四祖再來僧塔處。流寇猖獗,邑諸生梁重其與弟之遴等集眾保大符山。

龍頭山 在縣東五十五里。山龍象,其盡處如龍首昂起,而兩石屹立如角,石下有泉,俗呼「龍眼。」 東五里為雙城驛,驛東有橋,為黃梅界。南十里為冷水澗。又十里為塔兒砦。七里為鄭公塔。鄭公昔嘗住茲土,捨地建塔,名椿山塔,寺曰禪居。有大士閣,閣下殿祀真武。

鳳凰山 在縣東四十五里。山南為禪姑山,寺曰「永興。」 又五里為岳哲宅,岳忠武裔。忠武子震,鎮黃梅五郎關,聞家難,匿大河民間,弟霆往從之朝,恨未釋,改岳州為純州,遂不敢稱岳。石壁山 在靈山南,其東為石步嶺,俗曰「失婦」 ,云有新婦至此,忽失所在。凡娶婦嫁子,當過嶺者,必紆他道避之。又南為八斗嶺,嶺東有「史孝子墓」 ,西有《劉老人墓》。

靈龜山 ,在白茅衝,左與九龍城相望。山有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