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曰即陸賈山
龜臺山 :在治東南。山形似龜,其巔寬平。吳魯肅屯兵之所。
馬良湖 在治北二里。蜀馬良駐兵于此,故名。相傳湖中有巨鍋為千人鍋,每風雨至輒有聲。浮丘山 去治西一百里,峰巒倚伏,亞于南岳。山頂有飛來石屋,劉宋時浮丘子潘逸遠煉丹處。
歐公店 在縣南七十里。相傳歐陽通寓此,故名。
《西灣春望 》,碧津晚波。
《白鹿》曉鐘 ,甘壘夜月。
裴亭雲樹 ,《慶洲漁唱》。
「關瀨湍鳴 」 ,誌溪帆落。
湘鄉縣
紫荊臺 在縣西二里。故老相傳一方池,池中廣四尺,高深丈許,池水起則臺亦起,水落臺亦落。上有紫荊花樹,莫知所自,春來花盛葉茂,時人登覽,時有異香。今紫荊樹無池臺,僅存故址。褚公碑 :宋咸淳邑宰趙必稷于褚公池得斷石,上刻公詩,載《藝文》。
飛來佛 ,五代時感應寺,一夕有異香祥光,僧異之,往見一木佛坐竹中,因迎入寺。踰年,有人見佛,驚喜曰:「此吾家所奉者,頃因誣罹辟,將刑而刀壤。」 官詰其故,具言非罪受罔。家素奉佛,每於像前持《普門品》,有刀尋寸寸斷之偈,得非是乎?遣吏往驗之,見佛頂有刀痕。太守以上聞,遂得釋。既扺家,則像不見。某哀懇再四,感佛示夢云「吾已飛去湘鄉感應寺矣。故尋求而來,今得見,幸也。」 遂涕泣拜禮而去。
羅漢煙 在治東鳳凰寺。宋太平興國八年,縣令吳擇鄰夢僧十八人求居,醒語其佐,答曰:「聞慈雲寺僧募塑新羅漢像十八,而取舊像棄水中。公之夢,其以此與?」 令遣人舁入寺供之。阿只多尊者右手小指生祥煙一縷,裊空不散,往觀者非齋潔不得見。
銅坑井 在治東五里。山頂有龍湫,闊丈許,禱雨有靈。
薌泉井 在治南。水香如椒蘭,釀酒甚美,合以他水則變。南齊時貢充御用,立浮圖於上。後江水崩潰,失井所在。宋乾道間,邑宰黃良輔改鑿於崑崙橋右,以補其勝。永樂間,立亭其上。今亭圮泉亦涸。
石魚屏 在治西南山。石黑色,理若雌黃,破之,有魚宛然。
《聖教序碑 》:「唐太宗遣元奘法師至天竺,取三藏教歸集譯既成,御製序集。永徽四年癸丑十五日癸巳,褚公臨,右軍書,刻石於湘。」
鹽井 在第七八都。《湘中記》云:「每水一石得鹽五升。」 馬氏曾置場煮之,以得不償費而罷。洪武、永樂間,兩議開煮,俱以無鹽而輒罷。
仙人井 在東山鳳凰寺前。相傳桓氏二女登仙洗藥於此。
蔣公故宅 在治北。漢蔣琬宅。宅旁有伏虎井、鎮湘樓 。順治十一年,知縣南起鳳修建。康熙十二年,知縣劉履泰重修。
風落亭 在東臺山,景泰初建。山高水繞,林木菁蔥,為邑之勝。
浮湘亭 在望南菴群松間。益陽郭中丞都賢告休寓湘,是為遊息之所,今圮。
洗筆池 唐褚河南以忤武后,謫潭州都督。行部至邑,臨池上置酒讌集。宋邑令趙自信以公書法絕倫,名為「洗筆池」 ,志遺愛焉。今邑侯重修飭。
「香山館 」 唐竇常有《過湘鄉香山館》詩。
凝煙亭 在治東北。取褚公詩「遠山崷崒翠凝煙」 之句。今圮。
觀漣亭 在學宮漣水側,景泰初建。相傳漣水涌出,其年必有登科者。今圮。
「東山起鳳 。」 東山者,東臺山也,一名鳳凰山。高起為邑治天馬。峰巒軒峻,如翔空獨上。
《漣水捲簾 》漣水從龍山來,至縣學前匯而為澤,無風而紋自成。逆湍飛雪,如珠簾之倒捲。觀漣亭舊在其上,相傳「水捲簾則科名盛。」
《筆沼春雲 》:「褚公洗筆池,每陰雲四合,環繞池上,有墨氣蓬勃之勢。」
銅坑夕照 銅坑在東崖坪山下。相傳產石綠有龍湫,方闊丈許,四時常溢,遇旱禱雨,投以楮錢,沉則雨,浮則否。元至順甲戌,州判夏觀增躬禱,忽浮出一牒,乃延祐丁巳知縣賀弼《請雨疏》。明洪武三年,知縣吳顯請于朝,歲時致祭。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