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8 (1700-1725).djvu/5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閭閻比屋,知所以入孝出弟,尊君親上。至於谿峒之 民,亦皆聞風慕善,安生樂業,而享太平之福。詎非神 之賜乎?神前後顯跡,邦人懼其歲久而湮也。願勒石 以記,垂之無窮。銘曰:「惟神之靈,赫赫而明」,廟食武攸, 福我生民。渠山青青,渠水泠泠。勒功堅珉,垂千萬齡。

《武岡州儒林書院記》
元·趙長翁

皇元一統區宇,列聖相承,頒玉音,下明詔,崇重學校, 教養人材,惠至渥也。武岡郡僻在萬山,一郡三邑廟 學,皆稱儒林鄉,地名城步砦,自古屯兵,控制嵠峒。其 地八十四團,盤錯聯絡,延袤千里,東鄰荊、湘,南通廣、 桂,西接古徽,北界大水。其俗居民知書尚義。皇慶二 年,縣尹延公承直因公委經其地,目擊山川秀麗,民 俗質朴,歎曰:「勝概若此,惜未有申孝弟、明教化以淑 人心者。」言未既,綏真良、赤水圖楊再成者,自陳願捐 己財,刱建書室,招集團峒子弟,立師師之助,化民成 俗之萬一。公嘉其志,申於府官,敦勉勸諭,克竟其事。 再成幼知書,長好義,見善明,用心剛,信道篤,不謀利, 刻意儒風,確乎不可拔。爰筮爰卜,乃經乃營,正殿講 堂,門壁齋廡,牆垣廚湢,內外完具。先聖先師,十哲從 祀,塑繪森嚴,廟貌相稱。耆夙楊景清,普和長老江正 順,紫陽向善者張茂卿等,向道慕義,亦協力焉。此建 學之大概也。伻來請記,且致辭曰:「殿前一峰,高矗雲 表,四山如屏,層環疊拱;一水漣漪,橫練映帶。堂右古 杏,合抱數圍。真天造地設,素王之居也。而今而後,儒 道文風,駸駸昌盛,皆建學之功也。」嗚呼!昔為要荒鱗 輳之地,今為申夭燕居之堂,子衿子佩,游息修藏,冠 帶如雲,絃歌盈耳。化其民為君子士夫,易其俗為禮 義廉恥,乃教之成效也。其可忘縣尹延公承直之建 立,與楊再成等刱設之德乎?長翁科錄郡庠,適逢盛 舉,樂助嘉美,敢不拜手作記!因摭儒林鄉名扁曰「儒 林書院。」若夫芹藻生香、苔萊增色,樲棘化為梧檟,荊 榛易為杞梓;雨露所潤,日夜所息,棟梁榱桷皆為大 用。稱「儒林」命名之意,不無望於後之來者。

《十賢祠記》
劉性

大宋十先生祠在縣學明倫堂東。元時縣尹李文淵 創始,蕭從周繼成之,祀宋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邵 雍、司馬光、朱熹、張栻、呂祖謙。元時許衡、邑人許元齡 獻田一百畝,以供祀事。至正三年秋七月,余被旨召 赴史館,就道有日,新寧縣令蕭從周以書來曰:「先賢 有祀于學校,尚矣。新寧邑庠十先生祠,則創始於今」, 所以明道統,示後學。求文以記之。余惟道之大原,出 於天統之相繼千萬古,如日月寒暑之遞運,往者過、 來者續,無有時而窮也。由孔子而來至於今數千百 年,道統之傳,有自來矣。在宋盛時,則有若周元公,不 由師傳,默契道體;二程夫子受業其門,有以接乎孟 氏之傳;張子「精思」之功,邵子「先天」之學,司馬文正篤 學力行,皆秦漢所未有。學雖殊轍,道則同歸。至乾道 淳熙,朱文公出,集群儒之大成,朝廷方將制作以垂 太平之功,則宋之諸賢垂光竹帛,千萬世不可磨滅 者也。予何庸記哉?惟我國家有若文正許公,以《大學》 佐世祖皇帝,為萬世無疆之基。日月所照,霜露所墜, 凡有知覺者,莫不尊所聞,行所知,文正之功不可誣, 而宋諸君子之道益大明矣。今祠像之設,學者瞻其 儀型,思十先生之風而興起焉。反求諸己,致其力以 窮其極,固知君子之望在焉,而祠之所由設也。是祠 也,前令尹李文淵、教諭張董勸率儒人許元齡者,捐 己財而創之。迨今令尹蕭文孫優加獎勵,許子欣然 獻田百畝,歲取租中統鈔一百貫,入學以供祀事,仍 令男許鈞充掌祀事,自行出納,其規矩可謂宏遠矣。 蕭尹,南臺御史方涯先生之子;張宇淑,南軒先生之 六世孫也。其善政善教皆守家法云。

《平寇碑》
黃順翁

「巍巍大邦。四海八荒,共臣我皇。迷民蚩蚩,迭爾危機。 為其不為,敓攘相挻。誰為禍先,致此蔓延。元老奉辭, 肅將天威。蘊崇芟除,承百世矣。來宣來旬,滿室皆春。 郡邑承流,民瘼其瘳。買犢賣刀,綠野花村,抱子弄孫。 以畜雞豚。粟米絲麻,出奉公家。社鼓諠譁,請問丁寧。 民曰既平,時當告成。是以衮衣,以我公歸,公功宜碑。 『此碑如何,匪如其他,可作可磨。北面南征,隨風流聲。 凜凜威名,喬木陰陰。忠烈傳心。振古如今,心協道同。 迄成豐功,基開無窮。資源東西,淇水之湄。立石於斯, 有筆如椽。勒之削堅,惟以永年。時至元二十九年十 二月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