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9 (1700-1725).djvu/5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復得異。時省委湘鄉尹張詢所擬成卷,移文郴桂分 憲指揮茶陵,俾以田復,且上其事。所隸僧技窮,賂主 書者,更遣官覆稽。既至茶陵,尹吳思義、衡倅于守中 君適以公至潭,白於憲使郭公宋道閫帥沙班公,皆 為分遣行人速成,及履其畝,乃得編戶,陳自占名數, 具言佃石鼓田,與簿籍參驗較著,僧乃鉗口退伏。至 是行省命下,完璧來歸,凡三百九十有五畝有奇,歲 內租一百石。自啟紛迄今,六十有三年矣。石鼓諸生 謂春秋大復,地不可無紀,具本末來請。予觀程君立 志於初,竭力三載,卒酬其言,固宜大書。然「有事伊始, 主張綱維,率皆僉憲姚公之功,而九成、允中兩御史 繼之,憲使閫帥二公成之,斯文賴以不墜,法應特書。 若憲司知事李公克溫,察院書吏王雝、高絢贊畫於 上路,總管楊侯倬、知事趙璧奉行於下,其勞皆得書。」 且石鼓之田有在衡之新城莊者,素為豪右所匿,君 發其蔀,得糧二十石。有在祁陽及衡山之紫蓋鄉者, 利歸富室,行之八九,君悉更地佃,而租咸復舊,亦宜 附書。

《青霞觀銘》
虞集

「祝融之墟,炎帝所理。百神引從,以作民祉。若火之明, 無隱弗彰。敬祀不怠,謂之福鄉。」雲陽之山,岳神來宅。 雲氣上騰,茶源百出。揚清抱和,鬱為望州。神人接居, 孚惠則周。饒君之興,推擇為吏。觸事犯己,懲偽恥利。 恭默自返,通乎神明。符章之獲,實彰厥誠。嗟彼《考文》, 鬼役蟊蠈。觀於天真,霄壤千百。是其有心,與天為徒。 「以善我民,豈不永圖。胡君之神,亦皆孔著。帝命來錫, 皆節審惠。鬱鬱青霞,奠於此方。民之依君,千載相望。 我聖天子,視遠如邇。無小無大,降福彌彌。新宮之成, 才力孔宜。皇上有聞,錫命不遲。」咨爾岳祇,辨方受命。 祇祠有聚,罔敢弗正。日下紫微,仰瞻不違。率職以行, 有安無虧。史臣分書,載必有誌。增益綏保,以待來世。

《岳廟鐘銘》
李琳

陰陽炭,天地爐。元橐籥,神範模。鑄成大器鎮仙都。縣 簴法音徹霄衢。綿億萬年福寰區。

《南岳井銘》
亡名氏

有冽者泉,冠於衡麓。汲之不窮,與海同腹。以澤塵襟, 以薦公餗。於萬斯年,並受其福。

《岳廟記》
明·商輅

南嶽衡山,其高與泰、華、嵩、恆相埒,當星紀之次,熒惑 之位,實南方巨鎮。自虞舜巡狩朝諸侯,於此舉望祭 之禮,秩視三公。於是南嶽祠祀,著於彝典,歷代因之。 至唐封以王爵,宋復易以帝號,瀆禮甚矣。我太祖高 皇帝法古為治,謂神靈莫測,豈國家封號可加?凡嶽 鎮海瀆宜以本名稱之。故於茲山直書曰「南嶽衡山 之神」,而妥神之祠,則擬帝居,賜以金盒,一於春秋祀 享之日,奉香以奠。歲久祠宇頹毀。正統壬戌,藩臬二 司檄衡州、長沙二郡修建,其高弗及舊五尺,忽風雷 交作,白晝晦暝,至霽,視其柱去基所半里,官民畏慄, 謝過復崇,制如初。然物不能終壯,久而復圮,勢所必 至。前巡撫僉都御史西川王儉、副都御史豫章羅箎, 累欲修葺,而以邊方弗靖未果。已而知府樂平鄭冕、 給事中郡人劉昊相繼請於朝,雖部符報可,未有能 任之者。成化庚寅秋,巡撫僉都御史繁昌吳琛行縣, 祇謁廟下,顧瞻徘徊,慨然以修建為己責。於時參政 稷亭甯瑛,僉事雲間郁文博在行,承命率衡州知府 黃巖徐孚至廟,計度資費,因叩神從違,乃得吉卜。敬 以白於巡撫,遂相與定議,出公帑白金二千五百餘 兩,命衡州衛指揮同知王綱往市川江巨木,得四百 五十餘章,以為梁棟之用。餘材悉取諸近地。工則僦 江右之善者,力則借倩衡湘諸縣附嶽之民。時總戎 李都督震聞之,亦以白金三百兩來助,餘皆知府徐 孚從便區畫,弗勞而辦。仍命指揮王綱董其事,而以 「素諳善修謹愿」「僧人《智能》」總匠役,計工償直,驗力給 餉。蓋勞者勞之,而怠者自警,物無妄費,而工用速成。 經始於辛卯春三月,至明年冬十二月訖事。落成之 數:正殿九間,高七丈二尺,象七十二峰。後殿五間,東 西廊房九十六間。嘉應門三座,中御香亭、御碑亭各 一。西廊後神祠一,東廊後宰牲房、神庫。次為正南門, 周圍崇垣,四角有樓,外為櫺星門,飭以丹漆,施以綵 繪,深邃崇嚴,宏敞壯麗,山嶽實為增重。工興之二歲, 水旱以時,秔稌充牣,民食用足,咸以為神功所致。是 役也,巡撫倡之,總戎助之,藩臬協贊之,府衛奉行之 人不告勞而功倍於昔。僉謂盛美不可無述。於是左 布政使杜銘以書來徵文:「竊惟國之大事在祀,而五 嶽又祀典所先者。方今聖皇御極,事神治民,誠通於 天。屢詔有司,停不急之務,罷無名之費,而於祀典獨 加之意,蓋謂事神治民之本。使祠廟弗葺,曷以妥英 靈而致民福?茲諸君祗承德意,建此偉績,自是對越 無愧,福澤有永。其為政化之助,豈淺鮮哉!敬用述其 始末,俾刻諸瑱石,以示永久。」而復系以詩曰:「巍巍衡 嶽,封表自禹;配德離明,奠位南土。秩視三公,祀禮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