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身不能藏名,名不能藏身,亦如見者矣。永州多好 山水,余今紀零陵之曾遊者,其未經目者,不敢述也。 但不識能令人讀一遍如遊一遍,讀數遍如遊數遍 否?
《古杉記》前人
舜陵有古杉十五,左十一連理而三者一,連理而二 者二,各植者四,右四連理而二者二,各植者二。圍可 八尺,稍次六七尺,高可三百尺,勢俱參天。先是凡十 六寧遠以修孔廟,伐其一。伐之日,天地昏黑,雷風震 怒,聲聞數十里,工師奔仆欲絕。嗚呼,杉亦靈異哉!夫 舜孔德相似,以舜杉用孔廟,然且不可,況其他哉!是 杉宜與天地同壽不朽矣。嘉靖二十四年乙巳夏五 月三十日書
《朝陽巖零虛山記》丁懋儒
零虛,即朝陽山,以巖顯。自有天地以來,茲山之巖洞 固在也。造化祕藏,人不能窺測。永泰中,元次山自舂 陵經此,愛其水石之異,泊舟尋之,得巖與洞,以其東 向,因名朝陽,序而銘之。故人知零陵有朝陽巖自次 山始。逮宋有名賢題刻。入我朝,復以榛楛蓊鬱,人跡 罕到。前郡守東里曹君修飾而巖洞後次山所謂「茅 閣,或云即柳子之西亭。後人以覽勝省觀,再易之,巍 然出於巖上。抵郡之踰月,峴南紀君邀余一遊,蓋素 識其勝,不意足跡所履,然亦孰非天之所以與我者 乎?求其山之名,紀曰:『邇城惟群玉頗大,相距不二里, 或群玉之支。不爾,則概以朝陽之』。」夫巖洞在下,而亭 之址獨高,且峰巒層出。登其亭,不知其巖與洞,而麓 之石,羅列在前,如依如拱,去巖洞非止尋丈,計其環 立,延袤里許,朝陽不得而兼之明矣。遂由前人之途, 偕零陵徐尹暨丞,次第探討,捫蘿緣石,右側石上得 「潛澗」二字,澗深丈餘,人不能下。又其南為聽泉亭,為 小有洞,為疊翠,為聳碧,為崆峒,為淵潛洞,為捲潮峰, 為石門,為芳泉亭,皆「勒諸石,巖壑爭奇,蹤跡幽邃,如 青蓮布地,芙蓉呈秀,雖在人目前而所不及見者幾 年。一旦我得而有,或皆唐宋諸人之題識,而姓名不 留,茲非所尤異者乎?」因斬茅築基,就山麓建亭曰「澄 虛。」亂峰之內,巉壁如門,建亭曰「青蓮。」初入處,題曰「青 蓮峽。」朝陽本山創名,曰「零虛山。」故零陵一里之內,下 皆空峒,山澤通氣,非虛而何?山有定名,則自朝陽而 下,皆屬之零虛,群玉不得而支之也。一人也,有四肢 百骸,乃成全體;一山也,必巖洞泉澗,始可名山。前所 云「朝陽巖」,乃指一支而言人,即一竅而言山也,於理 不亦大舛。胡山有眾美,而千百年無從名之者乎?於 山固遇不遇也?夫永迫象郡,古之有庳,以「處遷謫,次 山、子厚而下,殆不知幾何人,不能安其身朝廷之上, 而尋幽問奇,往往寄跡無用之地,若曰欲有所托而 逃,其亦淺之乎?知君子也!」同賓邵君守齋、崔君弘菴 僉曰:「可刻石以示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