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2 (1700-1725).djvu/2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八十八卷目錄

 靖州部藝文一

  論唐義問處置渠陽事乖方  宋蘇轍

  又劄            前人

  又劄            前人

  受降臺記          李誦

  論靖州屯戍官兵聽守臣節制 陳與義

  鶴山書院記        魏了翁

  觀亭記           前人

  稻香亭記         明張恕

  遊崖屋記         沈朝煥

  靖州閱武碑記        陳束

  遊飛山記         姚履素

  遊千佛鐘鼓洞記       前人

  遊觀音岩記         前人

  藍溪堡記          程材

  多龍堡記          陳學

 靖州部藝文二

  呂劍留泉         唐呂嵓

  芙蓉洲         宋魏了翁

  侍郎山           前人

  飛山夕照         明許檖

  白鶴舊樓          前人

  芙蓉別渚          前人

  五老晴墩          前人

  九峰翠聳二首      前人

  青蘿疊嶂          前人

  侍郎雲捧          前人

  香爐曉霧          前人

  渠江夜月二首      前人

  潩溪春水          前人

  南池瑞蓮歌         顧璘

 靖州部紀事

職方典第一千二百八十八卷

靖州部藝文一

《論唐義問處置渠陽事乖方》
宋·蘇轍

臣竊見朝廷近差唐義問處置渠陽事,議者以為義 問無他才,不習邊事。去年受命廢渠陽軍,為彝人所 圍,困危蹙迫,計無所出。時知沅州胡田在圍,為設詭 計詐欺諸彝,言義問當為奏復軍額,及乞酋長加官, 彝人信之,義問假此僅得脫歸,尋遣急迎還。前奏「言 既不驗,諸彝俱知其詐,後來每每作過。義問指揮,沿 遠不得申報。今來朝廷以邊事付委義問,深慮無益 有損。」是時臣不知義問為人,既見朝廷再加選用,疑 亦可使。今訪聞邊奏沓至,義問所遣東南第七將王 安入界陣亡,其陷沒將校非一,方知眾議果信不妄。 兼訪聞見今作過楊晟臺等手下兵丁五六千人,雖 種族蟠踞溪洞,眾極不少,晟臺桀黠,「屢經背叛,慣得 姦便,加以山谿重複,道路險絕,漢兵雖有精甲利械, 無所施。若措置得所,本無能為,或計劃乖方,實未易 撲滅。義問前奏妄動,已為彝人所輕,今復經敗衂,實 難倚仗。蓋古今命將,必因已試之效,內則兵民所信, 外為彝蠻所畏,威名已著,故功效可期。今緊急屢聞, 死傷已甚,理宜別加選任,以遏寇攘。臣竊見知潭州 謝麟,屢經蠻事,頗多勳績,溪洞之間,服其智勇。眾議 皆謂欲制群蠻,未見有如麟者。伏乞指揮內院,檢會 麟前後履歷功狀,如眾言不虛,乞賜委用,庶幾蠻事 可速平定。臣區區憂國,以補萬一。」貼黃湖北,與蒔竹 本羈縻徽、誠州也。訪聞昔雖置為州縣,然與沅州等 處事體不同。蓋沅州等處昔皆用兵誅鋤酋領,徙置 內地,蕩平巢穴,故所置州縣久遠得安。今渠陽、蒔竹 雖名州縣,而彝人住坐,一皆如故,城池之外即非吾 土,道路所由,並係彝界。平時且軍食庾廩,空竭兩路, 今欲舉而棄之,實中國之利也。然其兵民屯聚,商賈 出入,金錢鹽幣,貿易不絕,彝人由此致富。一旦廢罷, 此利俱失,此其所以盡死爭占而不已。自來廢置寨 堡,全獲兵民,捍禦追襲,其事非易。況今彝人阻絕道 路,兵未得進,若不得良將處置,實恐為患不淺。其族 種遍據諸洞,跨涉湖南、北、廣西三路,凡有措置,當使 三路同之。只如渠陽先發為患,則蒔竹勢難獨存。今 朝廷獨使湖北處置,其事恐有未盡。今若別遣官經 略通管三路邊事,所據諸處利害,不致扺捂。

《又劄》
前人

「臣前月二十四日面進劄子,以唐義問處置渠陽事 前後乖方,致東南第七將王安入界陣亡,恐邊患滋 長,乞速選差諸知用心之人,往代其任。又聞義問兵 敗之後,奏乞棄城寨與彝人講和,其為暗弱謬誕,取 笑蠻彝如此。然其事已著,伏計朝廷不復用。然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