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2 (1700-1725).djvu/5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趙希逾徙於城東景星觀之右。明正統中,知縣馬經遷於縣治西。正德間,知縣莫汝器以學逼近城垣,徙東五步。嘉靖四年,知縣陳傅堯遷於舊基之北。隆慶五年,知縣陳憲復遷於縣治東捕衙之左。萬曆己卯,知縣劉珍復遷於縣治西。崇禎三年,知縣甄尚曾移東五步。

皇清順治十二年,知縣張思正復遷於縣治東,為今

學宮中為

先師廟:東西為兩廡,前為戟門,為櫺星門,兵燹圮。

壞。康熙二十一年,知縣鹿廷瑛重建。二十三年,教諭錢奇才等復捐貲建名宦祠於戟門之左,建鄉賢祠於戟門之右,濬泮池,建橋三拱。二十四年,建啟聖祠於殿右,建明倫堂於殿後。射圃 在舊學書院右。

教諭公廳 在舊學左

訓導公廳 在舊學右,今廢。

育才書院 :在舊學正基。康熙二十二年,知縣鹿廷瑛捐貲建堂門三重,號舍十四間。

學店 在東關外,一十四間。

舊學基 在縣治西,直三十五丈,前橫一十丈,後橫一十五丈。

新學基 在縣治東

興寧縣學 在縣城西。宋嘉定甲辰,知縣趙崇尹建。郡守陳勳發錢五百貫市田養士,延宜陽朱彬為師,知縣王旦、郭夢升相繼修葺。元至正六年,知縣黃可道「重修。元末兵燬。明洪武二年,知縣杜堅即故址復建。嘉靖壬寅,署縣事史載澤重修。隆慶六年,民居火,延燬。知縣黃志尹、州判黃文科,並萬曆二年,知縣喻思」 化先後修建。十九年,知縣方澄徹,因舊制狹小,復移殿於明倫堂。崇禎庚辰,知縣馬士達修,尋壞。

皇清順治十二年,知縣高熏復修東西兩廡。十五年

知縣徐騰建戟門、櫺星門並泮池。十六年,教諭程達建「啟聖祠」 、名宦、鄉賢二祠。康熙二年,教諭龔逄聖建明倫堂於廟後。八年,縣令耿念劬修文昌閣於明倫堂後。至二十三年,知縣馮時奉等大修。

先師廟,使煥然更新焉。

射圃 在縣城北濠上

教諭廨 ,舊廢,教諭胡期孝捐修。

訓導廨 在廟東

文昌書院 在儒學東

觀瀾書院 在程溪,即「醽泉書院。」

辰岡書院 袁文敷建

學田 一:張家洞禾田五十石。

一、鍋丘塘半壟土地壇、半壟正洞,共禾田一百二十石。

一、大灣橋楊古壟禾田三十一石。

一、魚口坑上背嶺,禾田四十石。

一買譚孟禎禾田四十二石。以上共禾田二百八十三石。

一《周塘和尚沖屋背竹山》一所。

學倉 在明倫堂東北,今廢。

學店 祠前四間,學東六間。

桂陽縣學 舊在城東。宋慶曆、皇祐兩遭兵火。嘉定中,知縣周思誠建。端平間,知縣彭九萬遷於縣南錦塘。淳熙丙午,攝令周應隆仍徙城東。元末兵燬。明洪武初,知縣李原創建於新城內。宣德間,教諭凌樂捐俸買地,拓而廣之。成化初,知縣唐京、金輅江洪、桂顯相繼修葺。隆慶壬申,知縣段雲鴻重建。

皇清順治八年,毀於寇。康熙七年,知縣徐之凱建大

成殿。三年、九年至二十一年,知縣盛民譽、沈𤣱復先後募建。

先師廟一座、東西兩廡、各八楹。前為戟門、又前為

櫺星門泮池在門外。啟聖祠在殿後。名宦、鄉賢二祠在戟門左右。建齋二,曰《居仁》《由義》。

射圃 今立「朱恭簡祠。」

濂溪書院 在縣西桂枝嶺之麓。

學田 四十四畝半

一「南村北坋田」 二十二畝。計三處。

一、「寨江橋頭田」 二十二畝半,計六處。

桂東縣學 在縣城東。明洪武初,知縣胡視遠創建。正「統間,知縣范忠修。嘉靖五年,知縣周鳳鳴重修。隆慶五年,知縣王敬賓重建。」

皇清初,燬於寇,知縣張希召建。

文廟:一土磚瓦蓋廡二土磚茅蓋。至康熙二十一

年知縣李世仁另建,教諭謝夢弼督修。

先師廟五楹,東西廡各十楹。前為戟門,為櫺星門。

濬泮池於門外,上跨以橋,於廟後建啟聖祠,東廡下建名宦祠,西廡下建鄉賢祠,於旁建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