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3 (1700-1725).djvu/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云羅子房

龜峰 在府城西二里,即今西禪寺。又西北八九里曰「盧嶺。」 舊有華嚴寺,今廢。又西北二十里,曰「獅嶺。」

天峰 按《縣志》:在大科之南,天泉出焉。雙瀑高懸,夾瀉於雲谷。雲谷中群峰聯峙,中有白沙陳公祠。谷前為蜘蛛峰,有七星巖。谷左五峰,曰大科、曰小科、曰聚雲、曰騰雲、曰獅腦。獅腦之東,兩峰並起,為丫髻峰。臨其上為驄馬峰。右五峰,曰龍爪、曰荔枝、曰小雞冠、曰大雞冠、曰玉女。玉女之巔有石壇,世傳紫姑仙修煉於此,其北為西坑,九龍之泉注焉。流至山麓,與玉溪合。前有九曲溪,飛布成水簾,下為噴玉巖,有金銀井。其井一赤一白,相距尺許,世傳為烏利仙丹井,浴之可愈痼疾。其泉下注蓼江,入於江浦海。

文筆峰 :在府城南十七里,與府治相對,以形似名。

三老峰 上有飛仙足趾,鑿之復自完,其下玉泉水出焉。按《縣志》,今足跡之傍石中,窪圓如缽,深八九寸,中一小孔,涌泉不竭,其味甘美,俗謂仙人水碗也。

寶象峰 在城北二十里白雲山麓。上有動石,人叱之則動。前有虎跑泉。舊有勝因寺,今廢。大科峰 極高峻。按《縣志》,「大科峰稱西樵第一峰。頂徑百尺,上有見日臺,雞鳴見日九日,遊人多觴於此。」

雷壇峰 舊傳烏利仙禱雨於此,後鄉人求之輒應。

寶峰

大觀峰 旁有鉅石如笠,名曰「太尉。」 中有小石如卵,浮不著地,其底用索刮之不礙,及力士推之不動。

《紫姑峰 》峰之下曰「小雲谷。」

碧雲峰 其上有鉅石,以一指觸之輒動。又數百步,曰「小科峰。」

「紫雲峰 」 極高峻,其陰有《伏虎石》。

紫竹峰 ,延綿至於蘭谷峰,尤為峭拔。峰之外為壁山,弘治庚申得古碑,有「壁山社」 三大字,其下有通潮井。

虎頭巖 在鶴舒臺北一里。方信孺詩:「絕壁空巖踞虎頭,鳥飛不度野猿愁。人間有此真奇觀,便好乘風訪《十洲》。」

觀翠巖 石壁中小孔有泉一線,晝夜如注。按《縣志》在馬鞍峰北方少保亭,其下有翠巖石刻。其前為天湖,東北諸泉奔瀦之,出珠坑,經無底井,井在珠峰西。

烏利巖 ,巖可坐百餘人,前有水簾千尺,其下有金銀二池。

錦巖 在大科之西。巖闊丈四五尺,高丈餘,入可數十尋。巖後復有小巖,幽深盤曲,人莫敢入。其石五色,若織錦然。旁有錦巖,庵前曰「雲端」 ,其下垂虹百尺,注於廣老屏、樂堯莊。又折而北,曰龍泉,曰寶鴨池。其下曰瀉錢坑,曰雙魚陂。佛跡嶺 在府城東十三里,群岡聯屬,上有足跡,其上有巖,廣四丈,多花草。又東十里曰「塹岡」 ,大嶺下有塹,南有巖洞,深丈許,闊十餘丈,中可坐百餘人。

鴻鵠嶺 在府城北五里,五峰聳秀。

鳳凰嶺 按《縣志》:「在府城北馬鞍山,聳秀如飛鳳。」

火羅嶺 自麓至頂皆巨石,在龍眼鄉東南。麒麟嶺 在城北,疊石𥗬砢,以形似名。松柏嶺 在郡城北馬鞍山之東,其上多松柏。又一百里曰獅子嶺。

金鵝嶺 按《縣志》在東北,又名飛鴈嶺。唐陳陶《送沈次魯》詩:「高臺贈君別,滿握軒轅風。落日一揮手,金鵝煙雨空。」 即此。

彈子嶺 在府城南十八里,特生海傍,其形圓望。州嶺 在馬鞍山之東,山勢凌霄,登之則城郭在目。

赤石岡 在府城西南五里。其下多金石。《南越志》:「岡色若丹,占氣者謂岡下有寶,扶南國人欲以金萬鎰市之,刺史韋朗曰:『南州鎮山也』。」 弗許。按《縣志》:天啟年間,鄉紳李待問議建浮屠於其上,以鎮州城。水口上有佛寺及文昌祠,士人歲時會文於此。

黃梔岡 在府城北三十五里。多梔木,今上塘村。

相對岡 在府城東三十五里,兩山對峙,大江中流,有石高二丈許,若魚。又一石亦高二丈,周二丈,若珠。居魚之前,是曰「魚珠石。」 又東四里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