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3 (1700-1725).djvu/2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獅子嶺 按《縣志》:「在縣南三十里,一首仰視如獅子嶺。旁有圓山如毬,名獅子毬。」 其上有巖,曰石學堂,多萬年松及異草。又南曰螺岡,在縣南五十里,山如螺形,臨溪水濟渡之處,隔水為李石岐驛,京師之陸路也。

西嶺 按《縣志》:「在縣西南三十里,多赤石,可為柱礎,山巔鑿成池,積水不竭。」

鰲頭嶺 按《縣志》,「右有白樹豅、蝙蝠石,石穴中多蝙蝠,有黃白二色,其翅大五、六尺者。」

鳳凰嶺 按《縣志》:在縣東四十里,甚聳秀,世傳曾有鳳來鳴,故名。其陰有泉曰金井。

劉仙巖 按《縣志》相傳有劉氏女於此上昇其水盂存焉。冬夏積水常不竭,其米色如墨而不腐,謂之仙人糧,遊者多得之。

觀音巖 按《縣志》:「巖舊無人跡,有僧夢禮觀音於巖中,翊日尋覓得之,遂龕觀音祀焉,故名。」 黃纛嶂 ,在縣城東北一百里。高大如展纛,故名。

燈盞石 按《縣志》:「高廣丈餘,旁有古松,其蔭數畝。」

雞啼石 按《縣志》:「在縣東二十里,高一丈五尺,方廣丈餘。相傳自他處飛來,遇雞啼而止,故名。」 黃石洞 按《縣志》,相傳有仙人居此,石澗流水香美,多產菖蒲、紫芝,故又呼為香水豅。

萬壽壇 按《縣志》:「石坂寬廣可坐,嘗以聖誕日流觴於此,故名。」

流溪河 源於乳源之流溪山,抵石門與清遠大水合入於海。按《縣志》,在縣北二百餘里,源於上五指山,流衍數十里為黃龍硤。又五十里曰驚灘,水中有石,多觸行舟。又六十里曰草石逕,兩岸怪石相距,水激怒流。又四十里經縣前,又二百里乃至省城,入於海。水勢甚湍急,居民以樹木障之,作水車以灌田,其利甚廣。車製以竹為之,形如車輪,縛竹筒於四圍以汲水,其下置水槽,水激,車運自注槽中,不煩人力。廣州屬邑,惟從增有之,餘通潮汐,漫流不能運也。

圃心湖 在縣南五十里,廣六十畝。

沙溪水 按《縣志》「在縣南五十里,源於清幽山,歷五十里經太平場入於溪。」

曲江水 按《縣志》:在縣東南五里。一源於中心山,一源於概峒,俱在縣東五十里。又一源於藍糞山,歷五十里曰白芒潭,又五十里與前二水會,又十餘里至此與流溪合。三水皆清淺,不通舟楫,至此乃津渡之處,凡舟行皆從此泊《發。鑽》水 源於五指山,入於麓,復瀑而出,達於河。又其南曰白水汰,曰黃龍汰。

熱水 ,出流溪河之南,其水熱。《舊志》謂「可熟生物。」

黎塘水 按《縣志》,在縣西三里風門嶺下。一源於新開,數流經龍潭,一源於小坑,俱三十里會於石磕,又五里至此,繞出豸角嶺下,與流溪合。石榴花帶水 ,按《縣志》,在縣東北四十里,出石榴花帶山下,山多野石榴,每花盛開,夾水相映。井岡水 按《縣志》,在縣南十五里,有雙井涌出山麓,注於平田,甘冽獨異。

龍潭 在縣城北三十里,相傳有龍潛於此。白水塘 按《縣志》,「在縣北三十里,宋時鑿,廣八十餘畝。」

魚江塘 按《縣志》,「在縣西二十五里,明洪武間鑿,廣四十畝。」

揚州寨塘 按《縣志》,「在縣東五十里。明正德間築,廣八十餘畝。」

飯甑泉 按《縣志》:「在縣北二十里,出西源嶺下,源泉觱沸,相傳有洗甑者沒於龍潭,自此流出,故名。」

「湯泉 ,按縣志有二,俗名熱水。一在縣北四十里草石逕溪旁,一在縣東北九十里黃纛嶂下。其出如湯沸,可熟生物,有硫黃之氣。」 唐子西《白水山湯泉記》曰:「或說炎州地性酷烈,故山谷多湯泉。或說水中出硫黃,地中即溫,初不問南北,臨潼湯泉乃在正西,而炎州餘水未必皆溫,則地性之說,固已失之。然以硫黃置」 水中。水不能熱。則硫黃之論亦未為得。吾意湯泉在天地間自為一類。受性不必有待然後溫也。

大涼井 按《縣志》「在縣北十八里,出三子嶺下,味甚清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