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3 (1700-1725).djvu/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溪水來注其前,匯而成潭。其上有大榕樹,濃陰可愛。登之,則一邑形勝,盡在目前。知縣邢惟高建亭於其麓,名曰「濟川。」 每歲立春預日迎土牛於此,以祀勾芒之神,蓋重農報功也。歲久亭圮,康熙十一年冬修復。

三將軍山 按《縣志》:「三峰屹立,形勢雄峻,有類武士。」

雙鳳山 按《縣志》:「在縣東南四十里,雙峰崛起,形甚秀麗,與縣學相直,舊名大小鷓鴣」 ,知縣唐世淳易今名,其陰為增城縣界。

水亭山 按《縣志》:「在縣東五十里,有楊溪洞。洞據山巔,廣十餘丈,有石徑可至,上有石巖數十丈,敻出如船,下覆洞穴。有藤生焉,大如杯,其液如注,食之可已渴,故又名水藤山。」 中有留題石刻。

韶洞山 按《縣志》亦曰王任嶺,在縣東五十里。洞之左有黑石數十,大如屋,正圓。其下流水繞之,蒼藤古木,蔭映百畝,亦一佳景也。其陽有韶山精舍,有帶水泉流,在大石坂中,望之如二帶。其下復有大石數級,水下注之。菖蒲芝蘭多生其中,殊為幽勝。

忠心山 按縣志,山中有流泉三級,下注於溪,經石坎則淙淙有聲。有壽字石、丹井石寬廣數丈,鐫「壽」 字。其中大可丈餘,有丹井深廣數寸,積水冬夏不涸,或竭取之,頃刻輒復注。又為麞腦山,水過鑽山,有水潛行地中,復出即漈水也。北山 按縣志,在縣東北六十里,上有三峰峻拔,入於雲漢。嘗有人持數日糧,直造中峰之頂,見有仰天池數畝,隆冬水猶不竭。其中靈巖仙跡,奇花異鳥,不可勝紀云。山巔有瀑布如積雪,其下有龍潭,瀑布飛流注之。其山半迤北深處有谷曰蘭和洞,延袤數十里,與增城龍門聯界,登山者窮日之力而後可至。嘗有猺人自漳南來,居此山,自云「盤瓠之後,持《宋元公據》為證。」 性顓樸,不「為盜,然所至樹木,誅伐無遺,不旬日,則山盡赭。」 近年,英、德、汀、漳之人,以耕山種藍為業,時為盜出沒洞中,猺人始避徙去。

青幽山 按《縣志》,「在縣南六十里」 ,樹木森翳,鬱然陰幽。東抵增城界,其陰有仙壇,石上有仙人腳跡。又南曰銅鼓嶺。

秋楓山 按《縣志》,「在縣南六十里,其上多秋楓樹。」

武臺山 按《縣志》:「在縣南八十里,兩峰相連,形甚峻削。」

象山 ,在縣西三十里,以形似名。

百丈帶山 按《縣志》:「在縣治北四十里。有泉自山巔飛下,界為兩道,望之如帶。其下為流杯池,兩帶飛流,有上下二級,其下匯為潭,深不可測,溢出淺處為池,可以流觴。中多澤蘭、菖蒲、異草朱鳥,遊者宜夏秋,至冬則寒氣侵人,不復可近矣。」

龍潭山 按《縣志》:「在縣西北三十里,有龍湫,禱雨輒應。歲旱,鄉民或投以鐵,須臾雲霧蓊勃,大雨隨至。湫下繞出三四里許,皆石澗清流,疏林掩映,自此分流至於縣後,溉田數百頃。」

桂峰 按「縣志」 ,在縣北二百里,其上多產桂樹。帽峰 按《縣志》,在縣南六十里,一峰聳起如人之戴笠。峰上有神廟,甚為靈應。

獅子峰 在縣城南一十五里。又其南二里曰鐵逕嶺,又南二十里曰獅耳嶺,以形似名。其上多瑰石。

插花嶺 按《縣志》,在縣北二百里,其上草木蓊茂,形如插花,岧嶢獨出,俯視群山。

風門嶺 在縣城西一里。上有劉仙巖,是多林木。又其西九里有牛群石。按《縣志》:「山甚崔嵬,風雨將至,則雲蔽其巔。故又名風雲嶺。」

分乳嶺 按《縣志》:在縣南十里,形如覆釜,與縣治相直。

猿啼嶺 按《縣志》:「在縣東北五十里,山木蒙密,多猿穴。又東為九珠山,九山相連,故名。其下有潭二,曰大甕、小甕。山左右多青石,居民燒為灰以糞田,甚膏沃。」

月嶺 按《縣志》,形家者以為西江月,故云。豸角嶺 按《縣志》,在縣南五里,為邑之水口山,兩溪匯此合流,有塔在其上。

黎塘嶺 按《縣志》:「在縣西三里,形狹而長。」 又西為瓦窯嶺。

東嶺 按《縣志》:「在縣北六十里。」 自東嶺入,為流溪之地。山四圍旋遶,僅餘一石逕,可通行人,謂之「木鵝逕。」 高山密林,上蔽天日,凡半日許乃得平處。其上有古墓,或隱或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