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3 (1700-1725).djvu/3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北而入,橫通西城壕內。初,陶魯築時,鄉主簿許能靜言曰:「此溪似於縣治略相背,宜作小溪以環之。今民築塞者半,猶存者半,今復疏通之可也。」

小富涌 按《縣志》在東亭驛右,受城中諸水以達于驛海,原有左右大小之分,雨集不致溝盈焉。

黎岳海 按「《縣志》在源清,石木涌在宣化,第六涌在歸德橫江缺口海在中樂,俱為盜賊出沒之區,久為民害。明萬曆三十一年,知縣周思稷採取輿議,申詳撫按築塞。但各處之盜多自外來,而橫江之盜多出本處,獨於缺口嘴加塞兩度,并塞石山、柳墩二㴦,以絕盜賊窩泊。」 新涌、橫海通鄉,田園灌溉,潮汐消長,用杙不塞,招給黃德承管立「海天永賴碑」 ,樹之驛右。永杜復開西墩,新開㴦泗沖,而水皆直出。署印推官黃華秀以為泄風氣。海寇自西易直突,議從沙頭循故小河疏之,工未就而去。今議舉行。

江門海 詳見前《歸德》。

青膽洋 按《縣志》:在縣西南六十里,受恩平、新寧諸溪澗,出蜆岡,沿於長沙,西合曹幕、梁金眾水,經潯陽至牛肚灣,迎潮汐以匯于厓門,汪洋百餘里,為西南天塹。其厓有青膽石,石上有廓然樓。李謙《潯陽》詩:「空濛春樹夕陽天,斜倚樓頭小小船。青草浪高三月雨,綠荷花發一溪煙。女兒連袂踏歌去,漁火隔江照醉眠。惆悵不堪重弔古,洞簫聲在水雲邊。」 吳國倫《廓然樓》詩:「宅里封喬木,賓朋應德星。樓懸山幔紫,石帶水雲青。浩蕩連諸粵,陰森駐百靈。壺峰數千里,相望海雲停。」

長沙海 按縣志,在縣西一百二十里,合新興、恩平諸溪澗為交羅海,東南流經遊魚山以達於厓門。清水塘 按《縣志》,「在縣西一百里,其水容諸溪澗,常清瀦而不流,其中多魚。」

牛肚灣 按《縣志》,在縣西九十里,源於曹幕,會於䱥魚頭,達於厓門石碑。仙井 ,按《縣志》,在縣城南八十里,出於石窟,雙虹合江,其深不測。

厓門海 按縣志,在縣南一百里潮居外達烏豬大洋,兩山高峙,其口如門,吞吐潮汐,故名。水流湍急,常作洶洶聲。宋末有黃龍橫海,元張弘範彎弓射之,即此海也。汪廣洋詩:「牂牁流水碧潺潺,潮落潮生草木閑。一片海雲吹不起,越人遙指是厓山。」 橫江 按《縣志》,在縣東六十里。《中樂》

三水縣

大蕘山 在縣城南四十里。高百餘仞,屹然巨鎮,是多磈石。按《縣志》「在清塘都,上有巨人跡。」 雲秀山 一名象岡,在縣城東十里,多松蘿。龍岐山 在縣城北六十里,下有青雲橋,旁有洗缽井,民環居之。

頂頭峰 在縣河東七里。其上古有煙墩,今縣治水口也。陸宣詩:「野水橋邊景趣寬,東風吹暖入瀰漫。一川芳草迎行騎,兩岸垂楊拂釣竿。帶雨綠添松澗曉,拍天光接海潮寒。錦鱗躍出桃花片,人在金鰲背上看。」

城隍嶺 在縣城北一里。其上有連珠峰。按《縣志》:「高出諸山。」 離城五、六里,為縣治鎮山。其下有金帽嶺,其後分一支,至南逆轉為七星岡,為縣治下關。又北一里曰鐵帽頂。

橫石嶺 按《縣志》:「隔西北兩江,離城七八里許,秀峰千朵,為縣治右屏。其下為將軍嶺,有巨石湧出清泉,流達大江。相傳有龍躍此,故名曰龍井。」

魁岡 在縣東南百里,形如圓珠。《縣志》:「舊龜岡,後改名魁岡,建塔其上。」 又東一里曰馬鞍岡。金洲岡 在城南四十里,白上都屹立中流如鐘,又名金鐘。按《縣志》:「屹峙西江中流,下有婆角灘,東南岸為谿陵岡,瀕西江,有大石豎焉,曰新婦石。」

青岡 在縣城西三里,濱于河,河濱巡檢司在焉。又南四十里曰谿陵岡,岡半有新婦石。又西南十二里曰茅人岡,其草多茅管。明正統間,蕭養作亂,官兵屯營於上,設茅人持鋒刃,以壯兵威,賊遁去,因名云。

鳳岡 在縣城北二里。又曰「天柱岡」 ,在縣河東十二里。

書院坑 在縣城東十里。元至正間,梁以仁築書院於此,今墳在焉。又北七里曰「磨刀坑。」 鹿峒 在縣城東一里,其中多麋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