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3 (1700-1725).djvu/7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河泊所 在縣東,明洪武十四年立,今廢。醫學 按《縣志》:「在縣西,明正德六年知縣張欽改建于洪聖廟」 ,今廢。

陰陽學 按《縣志》在縣西,明正德六年建。預備倉 有二,一在東琶江鄉,一在西下廊山川壇前街,今俱廢。

廣濟倉 按《縣志》「在縣東北,明洪武二十五年知縣鄭孔實建,萬曆二十六年知縣劉幼學重修。」

養濟院 在縣西

新安縣治 按《縣志》,「在城之中」 ,位北面南,中為川堂,後為思補堂,又後為縣衙,正堂右為架閣庫,左為幕廳,廳後為茶亭,為耳庫,東為典史衙。堂前東列東司吏、戶、禮、承發,西列西司兵、刑、工九房。中為甬道,前為儀門,前為譙樓,又前為照壁。儀門外東為土地祠,祠前為迎賓館,前為吏舍;又前為旌善亭,為急遞鋪;西為獄房,為羈所。前為吏舍,又前申明亭、照壁東西各有餘地,給與民起造鋪舍,周以牆垣,皆經始於明萬曆元年,落成于二年。東莞知縣董裕卜基,本縣吳大訓鼎建。萬曆二十八年,知縣葉宗舜重建譙樓。崇禎十五年,周希曜建「臥理軒」 于內署。

皇清縣治仍舊,因奉遷界。康熙六年,縣併東莞,遂至

荒廢,止存大堂一所。康熙八年,展界復縣署縣路一鰲住舊學衙宇。知縣李可成到任,環視四旁圮毀,捐資買料,鳩工修葺頭門鼓樓一座,儀門一座,官房三間、六房、兩廊。康熙十年八月二十一日,颶風大作,頭門鼓樓、官房衙宇又被倒塌。知縣李可成復捐資買料,逐一修復。又在衙內餘地創建房舍二十一間。嗣後十五年、二十五年頻遭颶風傾圮。知縣張明達、安定枚先後捐俸修治。唯頭門鼓樓尚未葺復,知縣靳文謨捐俸修整完固。

分巡道 在城迤西

總兵署 在分巡道右

城守公署 按《縣志》:在永盈街。明萬曆十年,署參將遊擊秦經國建為參將府。

皇清順治七年,風雨頹塌,防守府皆賃民房居住。康

熙八年,遊擊尹震捐資修復堂寢、廂、廡一如舊制,并建有射圃及亭。嗣是歷颶風毀壞,遊擊蔡昶、林瑞重加修葺,遂成壯觀。

官富巡檢司 按《縣志》:在縣東南八十里,舊為官富寨,與福永同改為司。衙宇久壞,蒞任者多就赤尾民居。康熙十年,巡檢蔣振元捐俸買赤尾村民地,起造衙宇。

福永巡檢司 按《縣志》:在縣西北三十里許福永村之南,書屯門固戍寨。明洪武三年改為巡檢司。衙宇二座,遷移拆毀。

皇清康熙十年,巡檢薛震修復。

永盈倉 按《縣志》,「明正統元年隸東莞,在今縣治之後,萬曆元年改遷於城隍廟之左。崇禎十五年知縣周希曜詳汰,久廢。」

預備倉 按《縣志》:「在永盈倉內。」 今與永盈倉同汰,久廢。

大鵬倉 按《縣志》:「在大鵬所城中,與永盈倉同設。明萬曆十四年,建倉廒一座,今廢。」

東莞場鹽課司 按《縣志》:舊在縣南門外山川壇之前,圮廢垂三十餘年。康熙十八年,大使周乾重新修造,在城內學衙之西北隅。

歸德場鹽課司 按《縣志》:在縣西北三十里臣上村。今傾圮未葺,僅存土地祠。場官趙錫翰捐俸置屋於周家村數間暫住。

陰陽學 、醫學 舊俱在縣門左,今廢。

養濟院 在城外西北

花縣治 ,康熙二十五年,知縣王永名建。典史衙 在縣左。

陰陽學 在縣治東

養濟院 在城北

獅嶺巡檢司 在縣治西南橫潭街。原隸番禺縣,明洪武三年建。

皇清康熙二十五年,割隸《花縣》。

水西巡檢司 在縣東北水西鄉。其地半屬從化,半屬清遠,盜賊由之出沒。明崇禎間,議立《清從州》,不果。後設《番從清》守備府。今廢。

皇清康熙二十五年,因立「花縣」,設巡檢司以控扼險。

尚未創建

連州治 按《州志》:「在城內近北,明洪武十四年郡守王彥銘建,成化元年郡守朱允修,弘治十年郡守曹鎬重修。」 中為忠愛堂,左為幕廳,右為儀仗庫,兩翼為吏舍,中為戒石亭,前為儀門,又前為大門。儀門之東為土地祠,其西為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