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3 (1700-1725).djvu/7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之南為承流、宣化坊,東西偏為申明、旌善亭,又東為鐘鼓樓,堂之後為協恭堂,左右為耳房,東北為庫最。北為正衙州守廨,西為西衙州判廨,裁。東南為南衙吏目廨。

皇清順治十四年,郡守王彥賓重修。康熙十年,郡守

李蕡修復後衙住房三楹,名「致遠樓」 ;門外修復《申明旌善亭》。

察院行署 按《州志》,在預備倉東,明弘治十一年建,今廢。

嶺南分守行署 按《州志》,「在州治西,明正統七年,郡守徐逵建,今廢。」

按察分司 在州治西南。明弘治十年,曹鎬建。陰陽學 、醫學 俱在州治南。

僧正司 在光孝寺

星子巡檢司 在州四長鄉。

朱岡巡檢司 在州論富鄉。

西岸巡檢司 舊在州仁內鄉,今遷清蓮,去陽山縣東十三里。

宜善巡檢司 明萬曆十二年,議裁連州豐泰倉使,設宜善巡檢司,在古縣。

養濟院 在州城東南

陽山縣治 按《縣志》本自唐建,即韓昌黎之舊治也。元末遷連州四角塘,明洪武十四年潘浚遷復故址,嗣是何以信、王珉等先後增修之。

皇清順治九年九月,西寇陷城,官署民居盡為灰燼。

郭升履任,庀材鳩工,重為修復。中為琴堂,堂左為儀從庫,三間。中奉龍亭,東西二間,貯圖書冊籍。順治十四年,熊兆師重建。右為幕廳,兩翼為吏舍,東西各六間:中為戒石亭,前為儀門。儀門之外,左為迎賓館,右為監房;又前為頭門,上為鼓樓。頭門之外,左為申明亭,右為旌善亭。堂之後,左為耳房庫,右為火藥庫,中為串堂,又後為景韓堂,三間,又後為環翠樓,三間即縣令正衙。有廚房在樓外西側。最後為兩松亭,三間,中為小堂,北向,祀韓公像。樓之左為佩蘭齋,四間。舊為正衙,郭升改為書齋。右為西廳,即典史衙舍。分司行署 。按《縣志》,「在北門街之右,明正統六年王珉建,成化八年陳應龍修。」

皇清順治九年,西寇焚毀,僅存荒址。十四年,知縣熊

兆師捐資與紳士、里老重為修復。中為正堂,左右為班房,前為儀門,又前為大門。門外有鼓亭,有屏堂;堂後為串堂,為內衙三間,吏書廚役各有小房,其外周以磚牆。司前西南為中軍廳,草房二重,各三間。

預備倉 按《縣志》,在縣衙之東。「舊志」 :正倉四間,東西各五間。

社倉 按「縣志」 舊未有,順治十四年建。

陰陽學 按《縣志》,「舊在縣治宣化坊之左,明永樂七年訓術雷濟建。」

醫學 按《縣志》:「舊在縣治宣化坊之右,明永樂十二年,建二學於天順六年寇焚,止存二印貯庫。西寇之後,併印亦無存。」

鄉約所 按《縣志》,「在玉虛宮,明萬曆二十年立,今廢。」

養濟院 按《縣志》,「陳子芳始建院釣臺。趙文禎遷縣治北,近山之麓,有房五間,西寇之後,盡為灰燼。熊兆師履任,見其地荒僻,乃於東關外元帝宮之右,買田一所,建茅房三間。」

連山縣治 。明洪武元年,縣丞程清創建。二年改隸韶州。四年省縣入陽山。十四年復設,隸連州。主簿欒本重建。三十五年,典史王大年重修。天順六年,都御史葉盛等因山猺出沒,奏遷縣治於雞籠關內,乃築城池,疆理縣治。當時緣西賊初平,制度𥳑略,乃覆以茅。弘治十一年,知縣林高童易以瓦,中為正堂,北為後堂,東西為六房。後堂北為知縣廨,堂東為典史廳,正堂南為外門、重門。其監房在正堂西南。嘉靖四十一年,知縣周希文重建。隆慶六年知縣張廷熙重修。萬曆二十九年知縣林裕陽復修。按《縣志》:有川堂,有後衙,有山亭,劉允元退讀處也。今廢為射圃。

城守 按《縣志》在縣之東,舊有守城兵一百五十名,設立營房,俱在城外。自

皇清以來,俱在城內民房,設為「城守衙門。」

公館 在縣南

宜善巡檢司 在古縣

陰陽學 在縣南,今廢。

醫學 在縣治西,今廢。

預備倉 在城南廢

養濟院 「在縣城西」 ,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