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3 (1700-1725).djvu/8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上萬曆十年修號舍。十二年建文昌閣於學左。二十五年修大成殿、明倫堂及兩齋。二十七年修櫺星門及左、右橋。三十六年移左、右橋於東角,上曰「化龍橋。」 崇禎十五年,按院柳寅東捐俸重修。

皇清順治九年,重建「啟聖宮。」十三年重修學宮。康熙

二年重修櫺星門。十年募修。

文廟

社學 十五:曰宣化坊二,曰源清坊二,曰禮義坊三,曰歸德都一,曰華萼都二,曰中樂都二,曰潮居都二,曰瀧水都一。

象山書院 在城西。元隱士張撝所居,後為寺。明嘉靖二十二年,知縣何廷仁改建為「象山書院。」

古岡書院 在縣西南。元至正中,知縣沈壽為羅蒙正建。明洪武中,以築城廢。

三水縣儒學 在縣治東。明嘉靖六年創建,八年增修,規制未備。三十二年重修,中為

文廟、旁為兩廡、前為戟門、又前為櫺星門。殿後為

明倫堂:堂東西翼以兩齋。萬曆二十四年重修,四十年再修。天啟四年,改泮池於櫺星門內,纍砌以磚,欄以石橋,又於櫺星門外高築照牆。崇禎三年,修戟門。九年,又於泮池左開一門,曰「龍門。」 十一年,修射圃及號房。

皇清學制,一仍舊規。歲久傾圮。順治十六年,知府黎

民貴捐修戟門。康熙九年重修殿廡,設復神位。櫺星門外故有「聖域」 、「賢關」 二坊,昔經兵毀,今皆修復。

學地 西偏屋三十間,東偏屋三十間。今圮。訓導陳大覿招民居住,以供解道地租。

肄水江西蒼江有蘆草洲,歲租銀九錢,今潦水湧出無存。

清遠縣儒學 :「宋淳祐四年,縣令楊觀建於縣治東南。元季毀。明洪武三年即故址創建,三十一年新之。宣德六年毀于西寇。次年重建殿堂、齋廡及門。正統六年,闢學基,增號舍。十二年徙射圃於城西南。景泰三年,改建明倫堂。成化十六年重修。嘉靖三年遷建于北門城外瑞峰寺故址,四年重修。十八年創崇文書院」 及號房。二十三年,遷入城內舊基,即今學也。中為

文廟東、西兩廡,前為櫺星門、泮池,各祠堂齋廨舍。

皆備。二十四年,又遷瑞峰寺。隆慶五年,知縣鄧文學移廟向巽峰。萬曆二十四年建啟聖祠。二十五年修櫺星門。

皇清順治甲午以後,「明倫堂」祠舍相次傾圮。康熙四

年,卜舊衛故址,鳩工興造。中為

文廟:明倫堂、戟門、櫺星門、「左為啟聖宮」 ,傍為兩廡。

鄉賢名宦祠左右為「文昌尊經閣。」 五年十一月,學宮告竣。

社學 八東街、上廓街、下廓街、靖定鄉、潖江鄉、太平鄉、善化鄉、吉河鄉,各一。

崇文書院 在城東北,今廢。

瑞峰書院 明弘治甲子,督學潘府建,今為「儒學。」

同文書院 在儒學右,明萬曆二十三年建。學田 在池水鄉,土名「木雲」 、「沙水」 、烏石頭、村前、寨腳、廟前等處。廢寺。田稅六十畝零四分九釐七毫六絲。

土名爛坑、苦竹坑、和尚岡、松柏峎龍、歸水等處田稅,二頃二十九畝五分零三毫,係總督劉繼文捐金置買,與前縣蘇廷龍捐置池水鄉等處田,共計三頃。歲收除糧差外,貯給貧生燈油、喪葬等用。

新安縣儒學 舊在城東門外,明萬曆元年鼎建。二十三年改建於城南。嗣後知縣季汝祥相繼成之。中為

文廟傍列兩廡,前為戟門、為「泮池」 ,又前為櫺星門。

門前為屏牆,殿後為明倫堂。旁立進德、修業兩齋。後為敬一亭。東為啟聖祠,又東為文昌、尊經閣,前為教諭、訓導署,署東為鄉賢、名宦兩祠。禮門在進德齋南,儀門在從祀廡東。前為大門,與櫺星門並。門外兩坊。崇禎十五年,知縣周希曜以科目辰星,復建於東門之外。正殿、兩廡,儀門、櫺星門一如舊制。

皇清因之。至康熙十年八月二十一日,颶風大作,遽

「爾傾塌」 ,知縣李可成修復。

學田 土名「草松蓢田」 ,一百二十七畝零,歲收稅銀八兩。今荒。

又土名「觀音座」 、臨洲尾、麒麟腹、瓦窯墩、提調蓢等處田共稅一百一十八畝一分八釐七毫,歲收租銀七兩六分。今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