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4 (1700-1725).djvu/4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三百十五卷目錄

 韶州府部彙考一

  韶州府建置沿革考

  韶州府疆域考有圖 形勝附

  韶州府星野考

  韶州府山川考水利附

職方典第一千三百十五卷

韶州府部彙考一

韶州府建置沿革考      府志

本府

韶州《禹貢》揚州之南境。秦闢嶺表,屬南海郡。漢高帝十一年,以南海郡屬南粵,趙佗據南粵,因封之。漢武帝元鼎五年,粵相呂嘉反,使伏波將軍路博德出桂陽,下湟水,與諸將擊南粵。六年,平粵,以曲江、湞陽、浛洭三縣屬桂陽郡,隸荊州。二漢俱屬桂陽郡。三國屬吳。黃武五年,徙交州治交趾郡,分合浦以北為廣州,以曲江、湞陽、浛洭三縣屬焉。甘露元年,分桂陽、南海郡地置始興郡。晉大康中,平蜀及平吳,遂以始興郡屬廣州,仍統縣七:曲江、始興、中宿、陽山、桂陽、浛光、湞陽,內五縣自桂陽郡分立始興,析曲江置中宿,宿自南海隸。永嘉元年,分始興、桂陽、南海等九郡置湘州。咸和三年,復以始興郡屬荊州。宋元徽四年,更郡名曰廣興,改浛洭曰浛光。齊復名郡曰始興,領縣十,隸廣州。更始興縣曰正階。梁天監元年,於浛光縣置衡州,仍分廣州之始興等郡隸焉。天監初,廢置不可勝紀,如始興縣為安遠郡,翁源縣為清遠郡,桂陽郡為陽山郡,後廢。復以浛光為陽山,置衡州,分湞陽縣地置翁源縣,又復正階縣曰始興縣。天監七年,分曲江北境置梁化縣,即今樂昌。十七年,分梁化縣置平石縣。承聖初,以始興郡為東衡州,尋廢。浛光之「衡」 在西,故以此為東。陳大建二年,復置東衡州。隋平陳,廢陽山郡,改衡州曰洭州,尋廢洭州為浛洭縣,廢湞陽入曲江縣。開皇二十年,移廣東總管府於南海,廢大庾縣入始興縣。仁壽元年,置番州《唐志》:韶州本番州,《圖經》載,「以薛道衡為番州刺史,于州治創逍遙臺。」 謝肇《壁記》:「鄧文進為番州刺史,移州治於水西。韶嘗為總管府,既移總府於南海,故於此置番州也。」 大業初,廢為南海郡。唐高祖武德四年,分廣州之曲江、始興、樂昌、翁源縣置韶州,韶之名自此始。貞觀二年,更韶州為番州,又改名東衡州。六年,復名韶州。統縣六:曲江、樂昌、仁化、始興、湞昌、翁源。光宅元年,分始興置湞昌。垂拱四年,分天下為十道,以韶州隸嶺南道,分曲江北境置仁化縣,改湞昌為保國。天寶三年,又改韶州為始興郡。七年,復為韶州。廣德初,呂大一反,廣州置韶州刺史,兼韶、連郴都團練使,以控扼南海,事平復舊。唐末,姦盜蜂起,梁乾化元年,虔州防禦使盧光稠起義兵,以虔、韶二州入於梁。光稠沒,偽漢,劉隱據廣州,稱南漢。至劉晟,乾和四年,分韶之湞昌、始興二縣置雄州,于湞陽置英州。宋太祖皇帝開寶三年,潘美平韶州,四年,俘劉鋹,嶺南悉平,改「保國」 為「保昌」 ,兼始興縣為南「雄州,隸廣東路。」 六年,以浛光隸英州。五年,省仁化入樂昌。咸平三年,復立仁化縣,治於光宅鄉。宣和二年,以岑水場析曲江縣翁源縣地,置建福縣,以韶州。領縣五:曲江漢縣。樂昌隋縣。翁源梁縣。建福,仁化唐縣。紹興元年,建曲江縣於城南門。乾道三年,分曲江縣西境、樂昌縣南境,立乳源縣於虞塘。陞英州為英德府,領湞陽、浛光二縣。元至元十五年,改立韶州路總管府、英德路總管府并翁源縣入曲江,以翁源治立巡司。二十三年,廢湞陽、浛光二縣,降英德為州,隸廣東元帥府。分曲江縣戶五千三百餘,置新民官司。大德二年,以翁源隸英州,尋復隸韶州路。五年,陞英州為路,置浛光、湞陽二縣。至大元年,廢湞陽、浛光二縣,以英德為州。延祐六年,併翁源入曲江。於是一路所統者,曰曲江、新民、仁化、樂昌、乳源,亦五縣焉。明罷新民官司,歸曲江縣。洪武元年,改韶州路為府,改英德州為縣,置翁源,俱屬韶州府。領縣六,曲江、樂昌、乳源、英德、翁源、仁化。今

皇清因之。

曲江縣:附郭。

漢置,屬桂陽郡。吳為始興郡治。隋廢郡,以縣屬南海郡,又廢湞陽縣入焉。唐於縣置《番州》。貞觀初,改韶州,又以臨龍、良化二縣省入。宋、元仍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