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5 (1700-1725).djvu/6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二尺五寸

迎驂橋 在北門,長二百步,石搆。

蚺蛇橋 在長平沙岡,跨蚺蛇塘,長二十丈。鄉人以木為之。

黃塘橋 在羅仙陳湖水。壘石架木,鄉人為之。順豐橋 在縣西五里。元至元丙子,監縣羅里敬甫伐木為之,長八丈,廣九尺。今廢為渡。相思橋 在縣北十里。宋丞相留正與省元張宋卿讀書羅浮,往來苦涉,作橋以渡。後為相,鄉人因名之。今廢為「渡」 ,訛為「相恩橋。」

寧濟橋 在江東學湖。隄潰,里人曾舜漁捐《貲甃》石為橋。

白沙堆橋 由江東至此凡九處。萬曆二十七年,嶺東道徐時進以石為之。橋夫二名,歲支工食銀六兩。

石灣、沙尾、橫水渡 自縣前沙頭至此,凡一十三處。羅豫章倅邑時所設。歲收渡餉,以贍釣鰲書院之來學者。載米一十八石,附仙福一圖,門人盍,以廣戶下,後為豪右所奪。嘉靖十九年,生員徐邦仕、鄉人黎昂等奏奉勘合。府縣勘明,自縣前沙頭灣、沙尾、大蓬、瀝禮村、西湖、黃家山、綠蘭等處盡復焉。歲收渡餉,以祀豫章。《仙福》一圖,里長主之。萬曆間,邑諸生欲奪歸學,贍貧士,當事者謂豫章之祀不可廢,仍還里長,使仙福諸生供豫章祀事。

合江門渡 :渡夫二名,工食銀一十一兩;白沙堆渡 ,渡夫二名,工食銀一十一兩;順豐渡 :渡夫二名,工食銀四兩。

里陂水渡 :渡夫一名,工食銀二兩二錢。榕溪渡   、相思渡   、石叉渡。

源頭峰渡  ,蜆殼岡渡  ,東林寺渡,「蜆岡渡   ,蘇村渡   ,肩頭埔渡,元岡渡   ,神湖渡   ,黃塘橋渡,山溪渡   ,葉公橋渡  ,莫村渡。」

凌湖渡   、金溪渡   、屈屋瀝渡、沙河渡 ,以上各渡,渡夫各一名。每名工食銀一兩九錢。

長寧縣關梁無考

永安縣

解沙徑隘 在琴江都上鎮表田。

芙蓉徑隘 在琴江都上鎮,通河源。

象鼻徑隘 在琴江都《四圖》。

《火戴》徑隘 在琴江都,地名「秋溪。」

逃軍嶂隘  。中溪嶂隘  。大徑隘。

下徑隘   青草湖隘  。公坑隘。

橫排隘 俱在琴江都

雙頭渡

海豐縣

安集關 在東門外

雄鎮關 在龍津橋頭。有「溪東雄鎮」 四字。保民關 ,在西門外。

悅物關 在永濟橋頭

《齊物關 》,在徑口。

謝道山關 崇禎二年建塔基於此。堪輿家謂「鹿境為儒學之前,文峰未秀,尤宜亟建。」

甲子關

東門橋 在縣東門外

西門橋 :在西門外,名「永濟。」

北門橋 在水巷口

龍津橋 在縣東一里。明天順七年,知縣胡廣修。萬曆四十四年丙辰,橋燬,邑人姚恭、鄭照、吳志高架木以渡。崇禎十一年戊寅,復燬,知縣李炫重造。

赤岸橋 在縣東十里。明嘉靖中,水衝圮後,設渡上流。

羅山橋 在縣東二十里。本邑揮使劉國勳建。長鋪橋 在縣東五十里。嘉靖三十五年訓導林鳳儀《重甃》。

從正橋 在縣東五十里。架木以渡,舊名「歪橋。」 里人劉國勳易石建焉。碑之而為之銘曰:「不正從正,法留長流;公行大道,億萬千秋。」

迎仙橋 在縣東八十里。

蛟溪橋 在縣東一百二十里。萬曆三十五年,舉人章美同鄉耆廖義、孫大美重修。

涌口橋 在縣東一百三十里。正德中,邑人王宗武建。

大陂橋 在縣東二百里。邑人林亞忠建。黃坭請幫助識別此字。橋 在縣西五里先圮,崇禎十一年,邑人貢生吳昌祚重甃。

小液橋 在縣西二十里。宋紹興四年,知縣陳震建。